11月18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長三角地區部分考古學家、青年考古學者齊聚金壇,共話三星村文化的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現場,三星村遺址聯合考古隊成員龍嘯博士介紹三星村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情況。

  據悉,三星村遺址於1985年被發現,1993年至1998年,南京博物院聯合金壇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該遺址進行了連續六年的考古發掘,被評為199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23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三星村遺址新一輪的發掘工作正式啟動。

  龍嘯介紹,考古勘探和發掘初步揭示,遺址大體由北部居址區、中心土&和南部墓葬區構成,分區布局明顯。“到目前為止,三星村遺址共清理出400多座墓葬。”龍嘯&&,墓葬中人骨保存較好,發現了許多以往未見的喪葬行為,為理解這一時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新資料。同時,也為古DNA研究等科技工作提供了長江下游乃至整個南方地區的不可多得的材料。從墓葬來看,三星村在晚期階段已經開始出現了初步的社會分化的現象。“M27是目前遺址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墓葬,隨葬品也比較豐富,推斷出墓主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龍嘯介紹,遺址中心的黃土&係人工堆築而成,可能與公共活動和儀式行為相關。土&用壕溝隔離,暗示其獨立性和重要性,其具體功能仍有待未來進一步探索。土&以北可能是居住區,儘管被近現代人類行為擾亂嚴重,但勘探和發掘都表明這裡分佈着大片紅燒土。出土的紅燒土塊有大量明顯的木骨泥墻痕跡,因此可以得知它們均為房屋的建築廢料,該區域應當存在過大量的房屋。

  龍嘯&&,從出土的遺物來看,三星村遺址大概可以分成三期,大約從馬家浜晚期延續至崧澤文化中晚期。遺址早期受駱駝墩類遺存影響較大,但又有自身的特點。比如,盛行小型明器隨葬,三星村出土的陶器數量豐富,器形小巧而規整,展現出了獨特的明器風格;骨器製作極其發達,常見的有骨錐、骨針、骨針筒、骨簪等。

  “對於未來的考古工作,我們希望在聚落考古理念的指導下,加強對三星村遺址內部聚落布局的研究,同時加強對周邊遺址的了解,將三星村遺址放在更大的背景裏面去開展相關的研究。”龍嘯説。(孫姝穎 席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