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力爭到“十四五”末,集聚車聯網相關産業鏈企業超200家,産業規模達到150億元

  無錫經開區:造“聰明的車”,闖“無人之境”

  首輛“無錫造”無人駕駛小巴整車即將在無錫經開區下線,這是記者昨日從2024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經開分論壇——第三屆無錫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上獲得的消息。

  近年來,經開區着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聚焦智能網聯汽車場景應用、産業發展、生態集聚進行有益探索,已成為全省車聯網産業的重要板塊。據了解,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有14家規上企業,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4.6億元,同比增長23.75%。

  “無錫經開區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的決心不會變,我們將繼續秉承‘店小二’的服務理念,提供定制化的精準服務,構建更優的企業服務生態。”無錫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吳虹娟&&。

  以車為核,智闖“試水區”

  日前,江蘇省“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先試區名單”出爐,無錫經開區榜上有名。昨日的大會上,車聯網集團總部項目落戶經開,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維保中心、無人駕駛運營中心……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組團而至,經開區“打造以智能汽車為核心的國內一流示範區域”決心足見一斑。

  為何經開對“聰明的車”青睞有加?

  “結合本土的産業優勢,打造做強做精做大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生態圈的經開‘新樣板’‘新名片’‘新典範’。”在無錫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秦艷看來,決策的背後是深入人心的“因地制宜”理念。

  原來,經開區在産業調研中發現,以無錫為中心畫個半徑為300公里的圈,在這個圈中,每年整車的産量約300萬—500萬輛,有着極大的配套需求。恰巧經開區下轄的太湖街道、華莊街道一直以來都有着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硬體基礎,加之雪浪雲等企業擁有物聯網、大數據等方向的強勁“軟”實力,為承載這些需求打下了良好的産業基礎。

  供需契合之下,經開區便將未來的發展目光放在了“聰明的車”之上。“經開區已形成涵蓋高精度地圖、智能駕駛座艙、自動駕駛系統、應用場景等各環節的産業集群發展格局。”無錫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國權介紹。

  鏈上發力,蹚進“深水區”

  國內首個面向車路雲一體化應用的開放式V2X開發&&,在此次大會上發布,發布方是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的鏈主企業——車聯天下。

  正是因為有一批像它這樣的龍頭企業,如今,越來越多的相關生態企業向無錫經開區集聚。“我們期待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並肩,共同探索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無限可能。”無錫車聯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泓澤介紹,目前,已有近30家無錫本地企業成為車聯天下的生態合作夥伴,助力無錫(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産業園實現百億元産值規模。

  無錫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宣敏浩介紹,鏈主企業的落地促進了産業鏈的完善和産業生態的構建。以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園為依託,目前已經集聚了博世、吉利控股等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

  當天會議上,又有雷達類項目“鷹之眼交通雷達項目”、芯片類項目“微流控芯片的研發及産業化項目”、大數據類項目“AI大模型決策系統研發及商業化項目”等12個智能網聯汽車生態鏈項目簽約落地,其中包含了無錫融和函越科技公司的“函越智能脈衝反吹空氣系統項目”。“鏈上的産業環境非常好!”公司總經理徐志成介紹,傳感園內的企業柯諾威將成為融和函越在新能源行業的第一個客戶。

  算力加持,駛入“無人之境”

  無人駕駛小巴在無錫經開區的路面上靈活穿梭、京東科技的無人快遞車憨態可掬、優地機器人旗下的智能清掃車“優小姑”任勞任怨清掃道路……

  千車“千面”的應用場景為何能在這裡先行先試?這離不開經開的算力支撐。

  “未來我們將用算力支撐車路雲數據服務、智能駕駛研發測試、網聯數據資産運營等。”吉利創新中心智能網聯CTO金黎明介紹,目前吉利創新中心正積極建設車路雲一體化賦能自動駕駛技術場景,並推進路特斯、極氪、領克、遠程、曹操出行等品牌車型來無錫開展相關驗證工作。

  目前,經開區已完成5G基站建設769個,累計投入測試、應用和裝備車輛1700輛,在194處路口布設網聯信號燈,車聯網用戶超5萬戶;完成貢湖大道、和風路等近70公里路程智能化改造,進一步擴大網聯通信系統覆蓋範圍;建設國家傳感園二期——車路協同軟硬體裝備生産基地,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硬體支持。

  “待到中科曙光先進計算中心全部投入使用,經開就將擁有總計1000P的算力。”宣敏浩介紹,目前經開區已向車聯天下等企業發放算力券,助推企業的科研發展。

  面向未來,相關負責人&&,經開區將持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向更高水平邁進,加速推進無錫市“車路雲一體化”智能網聯項目。同時,圍繞鏈主企業,加快引進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力爭到“十四五”末,集聚車聯網相關産業鏈企業超200家,産業規模達到150億元。(徐兢輝 陸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