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留個紀念”到“心嚮往之” ——

  “爆款”迭出,博物館冰箱貼成文創“頂流”

  蘇博“方寸蘇博飄竹”開闔鋁箔冰箱貼。

  最近,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出圈”了,單價高達100多元,要排隊4小時才能買到,而在某網購&&,這款冰箱貼的價格更是飆升到200多元一個。

  其實,博物館冰箱貼已經“火”了一段時間,國博的“鳳冠”冰箱貼、南京博物院的“小粉爐”冰箱貼、蘇州博物館的“方寸蘇博飄竹”開闔鋁箔冰箱貼等早已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甚至有愛好者用這些“爆款”文物冰箱貼搭建起一座“迷你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文創部負責人田甜介紹,該院售價48元的“小粉爐”冰箱貼自2023年8月上市,迄今銷售近49萬件,成為這兩年南博最炙手可熱的文創明星産品。在南博文創商店,人們往往要排很長時間隊才能買到“小粉爐”。“小粉爐”的真名是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由一塊粉晶原石雕刻而成,通體粉紅色,佈滿長短不一的天然紋理,造型古拙敦厚,溫潤剔透。除了“小粉爐”,南博受歡迎的還有小豬陶罐冰箱貼、如意雲紋金盤冰箱貼、金蟬玉葉冰箱貼等。

  “有很多年輕人特地為購買冰箱貼來南博,購買冰箱貼成為很多人參觀博物館的‘必備儀式’。”在田甜看來,博物館冰箱貼之所以走紅,不僅緣於價格適中、方便攜帶、有紀念意義等原因,更緣於冰箱貼大多以博物館的珍貴藏品乃至鎮館之寶為原型,能體現博物館的收藏特色,讓消費者將博物館的珍品“帶回家”。很多冰箱貼在設計上牢牢抓住年輕人的興趣點進行二度創作,使其牢牢契合年輕消費者的審美意趣。

  在文物“代言帶貨”的背景下,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文創産品“爆款”頻出,吸引許多游客專門“到此一游”。

  2023年,蘇州博物館文創收入超9000萬元,較2019年增長280%。蘇博文化創意部主任蔣菡告訴記者,“陶冶之珍小花器”立體冰箱貼、“疊翠流金”多層冰箱貼、“方寸蘇博飄竹”開闔鋁箔冰箱貼等一直是該館文創的“主力”,其中,今年2月上市的“吳鉤重輝”趣味冰箱貼,靈感來源於蘇博鎮館之寶之一的“吳王夫差劍”,造型設計別致,截至目前銷售近4萬件。在蘇博,冰箱貼在文創産品整體銷售中佔比達22%左右。

  我省另一熱門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售系列冰箱貼共計20餘款,售價25元—40元不等。館方不定期針對館藏文物、臨展等相關元素持續開發文創産品,其中館建系列冰箱貼最為暢銷。

  喜歡到全國各地逛博物館的於先生最近去了湖北省博物館和湖南博物院,分別購買了這兩家的“越王勾踐劍”冰箱貼和“馬王堆帛畫”冰箱貼。“每次參觀完一家博物館,都要去文創商店打卡,一定要帶回兩三個冰箱貼。”於先生認為,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或者代表性文物為原型設計製作的冰箱貼,往往最能反映這家博物館的特點。

  南京凱樂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繆迪飛從事文創開發30多年。他告訴記者,冰箱貼、書簽和鑰匙扣號稱博物館文創“三件套”,而冰箱貼火出圈,首先因為它是最具設計空間的文化載體且材質多樣,最能集中體現旅游目的地或博物館藏品特質。而且和書簽、鑰匙扣相比,冰箱貼展示性更強,看到就能聯想起一段美好時光。其次,冰箱貼便於收集、收藏。雖然冰箱貼價格隨着工藝難度的增加而水漲船高,但對於年輕人而言,經濟因素往往不構成文化消費的阻礙。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永昶認為,青年人的這種消費顯然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基於“心之所向”的理性選擇。一方面,冰箱貼的出圈,體現了青年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另一方面,這也是青年人追逐流行生活方式的一種映射——活潑的線下打卡與線上分享,讓小小的冰箱貼“物以類聚”,成為青年“部落”的文化標識。

  博物館文創如何做到守正出新?蔣菡&&,博物館文創因其題材,某種程度上先天具備文化標杆的意義。對於消費者而言,博物館的文創消費實質上是一種內容消費——博物館文化資源被實體化賦予在産品載體上,因而令其具有強烈的民族性特徵,擁有這件文創,也等於擁有了其所攜帶的文化價值。保持文創持續升溫,核心還是要挖好內容、做好産品,“我們會思考如何更貼近年輕人的想法,對其興趣點及消費熱點持續分析,讓文創開發設計與當代風潮、新世代審美相結合。”(徐寧 於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