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之路

  吳江“試驗田”耕出好“豐”景

  霜降時節,秋色正濃。波光瀲艷的黿蕩湖上,橫跨江蘇汾湖高新區與上海青浦區金澤鎮兩地的慢行橋蜿蜒如飄帶,勾勒出一幅秀美畫卷,引得橋上行人駐足拍照。

  “這裡曾經河道淤積、雜草叢生,如今卻比城市公園還美!”67歲的吳江居民屠國林,常約好友漫步慢行橋,享受生態之美的同時,更有“跨省”行走的樂趣。

  正如屠國林所説,曾經的黿蕩,因分屬不同行政區帶來環境治理責任劃分不明晰等問題,導致水質常年為劣Ⅴ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簡稱“示範區”)啟動建設後,吳江聯合青浦共同實施生態修復和岸線貫通工程,連通水系、清淤疏浚、整治岸坡、涵養水源,黿蕩由此“脫胎換骨”,湖口斷面水質長期保持在Ⅲ類。

  一片黿蕩湖,見證示範路。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來,由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組成的示範區,已走過近5年的建設路程。對於吳江而言,這5年不僅是時光的刻度,更是肩負時代使命,以智慧和汗水深耕“試驗田”的歷程。作為示範區中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經濟體量最大的區域,吳江堅持把示範區建設擺在最中心位置,攜手青浦、嘉善下好“一盤棋”,切實當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江蘇窗口。

  崇尚實幹的吳江人深知,深入推進“高質量”和“一體化”,項目是關鍵。太浦河之上,機器轟鳴、吊塔林立,橫跨江浙滬的四合院形制建築——方廳水院,已初見雛形。吳江與青浦、嘉善精誠合作,採用“委託審批”和“聯合技術審查”的創新模式,讓這一跨省域項目告別“跑三個窗口,辦三套手續”的煩惱,實現高效審批、快速建設。

  從蘇州南站、高鐵盛澤站設施互通項目,到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産業基地、英諾賽科全球研發中心産業創新項目;從太浦河滬湖藍帶計劃生態環保項目,再到蘇州大學未來校區、蘇州灣文化中心民生服務項目……吳江以“圍繞項目轉、扭住項目幹”的勁頭,耕出好“豐”景。

  攜手擦亮生態底色。自2019年擔任太浦河村級聯合河長起,汾湖高新區汾湖灣村黨總支書記沈曉華就經常“招呼”青浦、嘉善的村級河長一同巡河。為解決跨行政區域的交界河湖管護難、執法難、保潔難等矛盾問題,吳江在全國首創跨區域“聯合河長制”,315名“聯合河長”實現與周邊區縣所有交界河湖全覆蓋,開創了多方共贏的區域聯合治水局面。2023年,全區11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

  合力暢通公共服務。吳江聯合青浦、嘉善共同打造示範區“跨省通辦”綜合受理服務窗口,通過三地相互授予政務服務受理權限,一地可辦三地上千件事,實現“同城服務”。

  眾所周知,不同省市間職稱資格互認存在壁壘,人才評價標準不統一是人才資源跨地區交流的一大阻礙。對此,三地共同探索建立人才“跨域、互認和共享”機制,實現兩省一市專技職稱等互通互認。

  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成立,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推進……5年來,示範區三地合力辦成很多事情,制度創新成果豐碩,已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8項向全國複製推廣。

  實踐證明,打破常規才能激發更多活力。一體化制度創新的生動實踐,推動創新資源和産業要素在更大區域範圍內有序流動、合理配置、開放共享。最新數據顯示,吳江區內冠名“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字樣的企業已達120家。

  5年來,吳江自覺以協同發展辦好大家的事,也時刻保持走在前的自我要求,堅持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帶動示範區顯示度不斷彰顯,以一域之精彩為全局添光彩。

  民營經濟是吳江的“金字招牌”,也是吳江推進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依託。走進位於吳江區盛澤鎮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實驗室裏到處是研發人員忙碌的身影。這個全國首家由民營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已參與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項,省、市科技項目3項,自研項目20余項,讓傳統紡織業涌現出澎湃的新質生産力。

  行走吳江,處處能感受到民營企業發展的澎湃動能。目前,吳江擁有民營企業超10萬家,孕育出2家“世界500強”、4家“中國500強”、6家“中國民企500強”。

  10月18日,吳江德爾集團董事長汝繼勇搭乘一架空客H135直升機,從蘇州吳江東融低空蘇州灣候機樓起飛,用時約17分鐘抵達東融低空虹橋機場基地。當天,華東地區首條在繁忙運輸機場10公里控制區內常態化運行的接駁航線正式開通運營。

  抬頭望去,吳江的天空愈發繁忙,低空經濟正蓄勢高飛。落戶蘇州低空經濟産業園總部基地、啟用首批16個直升機起降場、開通蘇州首條無人機快遞配送航線……吳江成功入選首批省級未來産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

  在今年9月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公布的“2024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中,吳江名列全國第七。從緊跟時代步伐到展現自身風采,吳江走的每一步都堅定且從容,也讓示範區釋放出源源不斷的一體化紅利,讓百姓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從交通看,目前吳江境內共有18條跨省公交線路在營,總長度逾410公里,月均服務市民出行近17萬人次;從就醫看,吳江參保人員在上海就醫,僅憑醫保電子憑證或社保卡即可輕鬆完成費用結算,近3年來已惠及市民超60萬人次;從教育看,示範區教師發展學院落戶吳江以來,已完成超100項高質量師訓項目,累計培訓教師3.4萬人次……

  5年前播下的種子,正在吳江、在示範區、在長三角沃土上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發展新圖景。有理由相信,繼續保持一往無前的闖勁和久久為功的韌勁,人們一定可以從吳江這個示範窗口看到更加動人的一體化風景。(李仲勳 張珺 周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