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産業攀高向新,文商體旅融合,做優民生實事,擦亮城市標識……

  發展添活力,驅動老城廂精彩蝶變

  秋光正盛,這是豐收的季節,亦是奮進的時節。在梁溪,所謂發展,是一個個産業園區內,涌動着的蓬勃動力,碰撞出的創新火花;是商圈街區中,一幅幅文商體旅融合發展的絢麗畫卷;是居民小區裏、惠民餐廳內,有品質的日常生活和溫暖的民生底色;是一個個被喚醒的歲月往事、一個個被擦亮的城市標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無錫的中心城區,梁溪正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着“發展”之義,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復興之路。

  從不可能到可能,空天産業蓄勢起航

  老城廂造火箭、造衛星、造飛船?這可能嗎?

  作為老城區,梁溪第三産業比重過高、産業空心化嚴重。梁溪區該如何尋找産業新未來?8月31日,2024未來産業創新發展交流大會在南京舉行,第一批省級“未來産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發布。在深海深地空天産業領域,梁溪區獲得試點,也是全省空天産業領域的唯一試點。“今天布局的未來産業,將是明天發展的制高點。”梁溪區相關負責人指出了梁溪的産業發展方向。

  2023年伊始,梁溪區開始謀劃空天産業發展規劃。一年後,《梁溪區空天産業生態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關於促進梁溪空天産業建圈強鏈築峰的若干政策》&&。圍繞重點打造商業火箭、衛星製造及應用、空間信息應用3個百億級産業生態圈,梁溪區全力以赴,成立無錫市梁溪空天科技集團,創新“政産學研用金”模式,&&“科技九條”“人才九條”“金融九條”等系列支持政策。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梁溪區空天産業已起勢成勢。目前,已有50余家行業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集聚梁溪,帶動近百家上下游企業集聚,形成集“造火箭、造衛星、發衛星、用衛星”於一體的完整産業鏈體系,成為無錫産業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力未來産業,梁溪開始“加速跑”:

  9月14日,梁溪空天産業園首個園區——紫微科技飛船智能製造基地正式啟用,B300-L飛船&&正式落成,在此製造的飛船將於11月發射。

  9月24日10時31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8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一箭八星”中,有5顆衛星産自梁溪的4家企業。

  9月29日,梁溪空天産業園格思航天工廠項目啟動。項目建成後將在梁溪構建起從基礎研究到運用轉化、從核心部件到系統集成的産業鏈體系。

  10月9日,第二屆空間信息産業無錫創新發展大會暨軟體定義衛星技術大會舉行。中外院士、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頭部企業代表相聚梁溪,共同探討空間信息産業未來趨勢,推動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深度融合。

  這一年來,梁溪産業發展根基愈發堅實。這離不開梁溪提供全鏈條、全要素支撐。“金融+産業”“基金+産業”的新模式、新理念,為梁溪贏得了發展新優勢。紫微科技飛船智能製造基地、天兵科技液體火箭研製基地、空天産業核心部件研製基地等梁溪空天産業載體陸續亮相。梁溪區還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引入華為、百度、易華錄等&&,建立起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數據”三要素齊備的産業生態,為衛星技術創新應用提供強大支撐。

  這一年來,梁溪産業方向更加明晰。“以‘鏈主’為牽引,梁溪正努力提升各産業的集群化程度。”梁溪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空天産業生態圈已落地東方空間、紫微科技、銀河航天等“鏈主”企業;智能高端裝備生態圈已引入成熟項目,還將引入半導體設備項目以及相關産業鏈環節的“鏈主”項目;機器人生態圈緊抓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領域,一些頭部企業將在梁溪科技城形成集聚……

  融合發展邁大步,城市更新越來越快

  10月19日上午,2024年“勇攀高峰”江蘇省攀岩俱樂部聯賽無錫站在梁溪區方圓薈天宇攀登攀岩場開賽。比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位選手“勇攀高峰”,為攀岩愛好者和無錫市民帶來了一場岩壁上的視覺盛宴。這是省攀岩俱樂部聯賽首次將比賽落地無錫,也是首次在無錫商業體中舉行攀岩這項創新型賽事。

  城市更新的進度越來越快,融合發展的步子越邁越大。

  實施連片改造後,背街小巷、住宅小區越變越美,各類設施全面升級;品牌首店、網紅潮店、高端付費會員制商店紛紛落戶梁溪,持續點燃消費市場引擎;城市廣場,街舞大賽火爆上演,吸引着各地街舞愛好者前來打卡……“今年以來,全區共招引市級以上首店160家,目前,全區首店總數超370家。”梁溪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作為無錫打造“美食之都、購物天堂”的核心區,梁溪將聚焦“新經濟、新場景、新消費、新業態”,積極培育消費載體,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努力推動消費升級,促進文商體旅深度融合發展。

  走進崇安寺街道兒童友好示範街區項目的先導段連元街片區,社區公共服務空間與連元街小學周邊道路完美融合,這裡不僅有豐富多彩的“長大弄學徑”,還建有兒童友好安全教育實訓基地,是孩子們的科普園地,處處彰顯着“兒童友好”。

  建設人才公寓,設立人才服務站、服務月,掛牌就業實習實踐基地,簽訂人才獎學金……梁溪不斷打開人才引進格局,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提升人才服務水平,以開放、包容、多元的現代城市品格,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來踏浪逐夢,實現青年與梁溪的“雙向奔赴”。

  早上,到小區附近的橋下空間打乒乓球;中午,到家門口的助老餐廳吃飯,菜品豐富,價格實惠;下午,到社區老年活動室下棋、學書法;對於一些失能老人,社區網格員、志願者和家庭醫生會服務上門……生活在梁溪區的老人們,幸福感滿滿。

  梁溪正用關懷和溫度,持續打造“兒童友好、青年發展、老年健康”的全齡友好示範城區品牌。“無錫城裏廂越來越好了。”設計師曉峰從上海回到家鄉無錫定居,除了合適的工作機會,真正令他下決心回來的,是家門口的這份舒適與多姿多彩。

  傳承文脈向未來,人文經濟交融共生

  尊重歷史,就是尊重時代,就是尊重未來。

  “無錫國專,它決定了我這一輩子的人生道路。現在回憶起母校來,真正懷着無限的感激之情,可以説‘生我者父母,長我者母校也’。”這是著名紅學家、歷史學家馮其庸先生對母校的感懷。近年來,梁溪區委區政府致力於挖掘國專精神,擦亮城市名片。

  去年,梁溪區第二屆發展大會上,《無錫國專》紀錄片正式開機。這道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的別樣風景,將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北有清華國學院,南有無錫國專”的故事令人震撼;唐文治、錢基博、馮振等鴻學巨儒的精神令人嚮往;唐蘭、吳其昌、蔣庭曜、王蘧常等從無錫國專走出的學子,更給時代留下了溫潤斑斕的國學風采。

  這一年,由央視紀錄片頻道、梁溪區委宣傳部、無錫日報社聯合組成的採訪拍攝小分隊,踏上了追尋國專歷史的行程。

  一年來,他們探訪國專學子、專家學者,一點點捕捉記憶碎片;這一年,他們抽絲剝繭,從故紙堆裏蒐集線索,用現代技術描摹往事。經過一年的努力,該片已定檔央視紀錄片頻道四季度黃金時段首播,那段早已湮沒在歲月煙塵裏的過往,將逐一被還原。值得一提的是,梁溪區正在積極構建更具標識度的“無錫國專IP”,計劃用一個紀念館、一部紀錄片、一台話劇、一本書籍、一條國專線路、一場紀念活動,完善國專文化體系、構建國專文化資源庫、打造國學文化片區……持續擦亮這一文化標識,讓其重新閃耀國學的輝煌。

  除了打造“無錫國專IP”,一個個鮮明的城市文化IP在梁溪不斷涌現。作為城市原核的梁溪區,正不斷整合、激活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深挖文化內核,彰顯文化特色,積極探索文化服務和文化産品供給機制創新,努力推動人文與經濟交融共生。

  “我們制定了《梁溪區關於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行動方案》《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梁溪區將圍繞運河、江南文脈、工業遺存、名人故居、潮流文創、非遺傳承、水岸文化等地域特色,串聯市屬、區屬文旅資源,凸顯城市特質,彰顯生活品質。”梁溪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梁溪將做靚運河水脈,充分展現梁溪“江南水鄉、水韻城區”的人文魅力,同時,還將做活梁溪文脈,擴大非遺影響力,加強運河文化、工商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相互交融。

  10月22日,環城古運河慢行系統黨建共建活動舉行,相關部門、街道、企業創新工作機制,攜手共護環城古運河慢行系統。“環城古運河慢行系統北起江尖大橋,南至跨塘橋,全線長8.5公里。目前,位於古運河南岸、西起西水關橋、東至清揚橋的先導段工程已竣工,總岸線長度800米,改造面積約2萬平方米。”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管理辦相關負責人&&,通過黨建引領,進一步整合相關資源,加強多部門協作,將全方位、多角度促進環城古運河沿線融合發展和空間品質提升。據悉,今年年底,環城古運河慢行系統將煥新亮相。(韓玲 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