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興市宣堡鎮聚焦村級集體“造血”能力不足的難題,以行政村為切入口,結合各村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激活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讓一個個鄉村“活”了起來,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戶雙增收。
自主經營,增收路徑“多點開花”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從過去承包給業主收50元/畝的農田設施費轉變為村集體自己種植,西宣種植60畝番薯、40畝玉米,三堡種植15畝番薯、45畝甜玉米、100畝蕎麥,銀杏種植5畝菊花、毛群5畝番薯,年均新增50多萬元收入,帶動周邊農戶就業23人,每人增加收入0.8萬元。圍繞前期徐州鹿樓鎮林下羊肚菌種植考察學習的經驗,充分利用現有蔬菜棚、光伏下大棚、林下空間在4個村試點種植羊肚菌53畝(郭寨、北森、聯新、崇頭),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近120萬元,帶動周邊農戶就業16人,每人增加收入1萬元。
發展“精細化”林下産業。張河村與誠成城家庭農場共同打造林下研學基地,開展文化研學、房車露營、戶外拓展訓練等,每年植樹節前後與各中小學校聯建,舉辦學生義務植樹活動,為青少年綠色環保教育提供場地。基地實行“村集體+企業合作”的模式,張河村配套周邊硬體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提供勞務服務,每年新增村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
推出“趣味化”農事體驗。持續扶持民宿以及農家樂發展,宣堡社區通過閒置宅基地整體租賃的方式,助力葵海家庭農場打造團建、萌寵、燒烤、漢服等多元因素集一體的周末休閒旅游基地,構建“吃、出、住、娛”為一體的民宿品牌,全方面感受宣堡文化,滿足游客休閒娛樂、親近自然的出行體驗,吸引游客由短暫游向候鳥游乃至深度游轉變,年均增收8萬元。
強村引領,齊心擰緊“一根繩”
抓好統籌引領。探索成立強村公司,在“産權清晰、收益歸村”的基礎上,由鎮級主導,12個村(居)參與成立強村富民公司。統籌三堡村牽手平安保險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梅埝村與城投集團菜籃子工程以及郭寨村分別與供電公司和社會工作部聯合培訓等資源優勢,三堡村集中運營村級蕎麥系列、蜜薯、甜玉米等特色農副産品銷售,年內可實現新增收入30萬-50萬元,梅埝村年內可實現新增收入8萬元,郭寨村實現新增收入10萬元。
利用項目資源。針對單個村級標房屋頂面積小、資金少等現狀,聯合同類型五個村(銀杏、毛群、北森、張河、聯新)抱團取暖,盤活村級標房閒置屋頂6000多平方米,申報380萬元光伏發電項目,項目投産後預計每村年新增收入7萬-9萬元。
打造微型工廠。面對群眾靈活、就近就業的迫切需求,鎮黨委統籌協調、村黨支部協商互助,依託鎮域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利用老校舍、閒散宅基地,積極引導振興鞋業、騰宇鞋幫、兄弟服飾等一批“本土企業”將微型工廠建在村裏。截至目前,全鎮建有食品、服裝、鞋幫等60多家微型工廠,吸納1200余名村民穩定就業。
接下來,宣堡鎮將繼續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的落腳點,聚力破解集體經濟增收難題,引領村級改變致富思路,持續助推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實現村集體與農戶雙豐收。(朱健峰 王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