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10月21日電(李南丹)“江”字裏水的靈動溫潤,“蘇”字裏有魚有米的富庶,蘊藏着江蘇“魚米之鄉”的悠久歷史和美好期盼。

  金秋時節,第六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在湖北武漢舉行,江蘇糧食系統600多人赴會參展,在全國同行面前唱響“水韻蘇米”品牌,展現糧食生産、流通、加工和消費大省形象,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走在前、做示範”。

  本屆糧交會江蘇展區(劉星鵬攝)

  “水韻蘇米”奏響品牌強音

  作為全國糧食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盛會,本屆糧交會以“糧安天下聚合力,産銷融通促發展”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拓展産銷合作&&,聚焦提升現代糧食流通能力,加強優質糧食的供給能力,提高糧食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全面促進糧食“産購儲加銷”協同發展,推動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大會展區面積6萬多平方米,參展參會企業約3000家,行業人員2萬多人。

  江蘇高度重視此次會議,廣泛動員相關企業參展參會。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江蘇省糧食行業協會精心組織了糧油精品、糧油機械設備、糧油檢測設備等48家企業參展參會,江蘇展區面積達到了900余平方米,米、面、油等300多種、1000余件糧油産品和20余&糧機設備進行展示展銷。

觀眾現場體驗江蘇大米(劉星鵬攝)

  “這大米粒粒飽滿,不愧是水鄉産的。這款有沒有禮盒裝?”

  “對‘水韻蘇米’早有耳聞,正好借本次展會來了解了解。”

  “遠遠就聞到米飯香了,嘗了之後覺得真不錯,口感特別糯。”

  ……

  在江蘇展區,22家“水韻蘇米”核心企業以及江蘇好糧油企業、江蘇精品企業參展,吸引了眾多參展者駐足諮詢、品嘗、選購,成為最具人氣的區域之一。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小南在視察江蘇展區時,對“水韻蘇米”的價格、口感、品質等&&了肯定,並對“蘇米”發展寄予厚望。

領導嘉賓在江蘇展區參觀(沈昱君攝)

觀眾在“水韻蘇米”展區(劉星鵬攝)

  “蘇米”崛起正當其時

  萬里長江橫貫東西,千古運河貫穿南北。江蘇佔盡江河湖海,更有水田阡陌,成就了“水韻”之美。“蘇湖熟、天下足”記載着江蘇作為天下糧倉的歷史榮光。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糧食生産、流通、加工和消費大省,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江蘇以佔全國3.2%的耕地,生産了全國5.5%的糧食,創造了約全國9%的糧油工業産值,不僅端穩了8500多萬人的飯碗,還為保障全國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三年,江蘇糧食年生産量保持在750億斤左右,居全國前列;收購量保持在550億斤左右,排名全國第六,其中小麥收購量排名全國第四,稻穀收購量排名全國第二;全省擁有完好倉容4657萬噸,其中地方國有倉容2673萬噸,佔比近60%,現代型倉儲設施覆蓋率達87.5%以上,低溫準低溫倉容2246萬噸、居全國第一;2023年,全省糧油工業産值超3600億元,居全國第二,油脂加工業産值近1500億元,居全國第二,糧機製造産值達200多億元,多年穩居全國第一……

  乘勢而上,“蘇米”崛起正當其時!

  2017年起,江蘇聚力打造“水韻蘇米”省域公用品牌,連續6年列入省政府年度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

  7年多來,江蘇制定發布全國首個糧食全産業鏈省域團體標準,組織遴選了56家蘇米核心企業,舉辦3屆“好吃蘇米”品鑒大賽,成立全國首家省級大米産業研究院——“江蘇省水韻蘇米産業研究院”,運營首家“水韻蘇米”旗艦店。截至目前,全省“水韻蘇米”核心企業生産基地達220萬畝,年生産加工能力達600萬噸以上,年銷售收入150億元以上,約佔全省大米加工企業銷售總額的33%,帶動全省優良食味水稻品種種植面積1800萬畝以上。“水韻蘇米”公用品牌連續5年獲“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

  在長三角乃至更多省份,百姓飯碗裏裝上了香噴噴的“江蘇糧”。上海60%以上的糧食來自江蘇,浙江40%以上的糧食來自江蘇。“水韻蘇米”調優了稻穀種植結構、帶動了種糧農民增收、增強了稻米産業發展動能、提高了優質稻米供給能力,為江蘇大米提質量、贏口碑、惠民生、增效益做出了貢獻。

  部分江蘇參展商在“水韻蘇米”展區合影(劉星鵬攝)

  繪就新時代魚米之鄉“糧”辰美景

  “十四五”以來,江蘇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聚焦主責主業擔使命,錨定改革目標打硬仗,堅定扛穩保障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種質資源方面,江蘇紮實開展“水韻蘇米”專用水稻品種選育與試驗示範,實施“水韻蘇米”核心品種南粳46原種繁殖,逐步建成一批“好稻種+好生態”示範基地,培育“水韻蘇米”三品一標種植基地,帶動稻米産業結構調整。截至2023年,南粳系列優良食味粳稻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其中南粳9108連續9年超過500萬畝,2023年超過700萬畝,成為江蘇省推廣面積最大、全國常規水稻第三大品種,並在周邊省、市、區相繼引種示範。

  産業集群方面,江蘇強化品牌引領和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全省形成了以泰州、宿遷、淮安、鹽城等重點發展區域的大米産業集群,以徐州、宿遷、泰州、蘇州為重點的小麥粉加工集群,以蘇州、泰州、南通為重點的油脂産業發展集中區,集聚了中糧、蘇墾、維維集團、益海嘉裏、五得利、蘇三零、金洲等知名糧油品牌;豐尚智能、正昌集團、邁安德集團、布勒機械等大型糧機企業門類齊全,形成了央企、省企、民企、外企“群龍勁舞”良好勢頭。

  基礎設施方面,近年來,江蘇累計投入省級財政資金近20億元,支持70多個糧食倉儲設施項目建設,新增糧食倉容400多萬噸。爭取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獲批基金額度2.3億元;培育推進35個重點糧食物流園區建設,累計認定19個省級糧食物流産業園。全省綠色儲糧生態化、設施設備現代化、倉儲管理精準化、物流網絡智慧化水平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江蘇糧機企業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科學技術為支撐,推動糧食裝備行業生産製造實現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綠色化,持續培育發展糧食生産加工行業新質生産力。

  種出好大米、打造優品牌、作出新貢獻。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延川説:“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1號文件‘持續推進水韻蘇米品牌建設’部署要求,以‘水韻蘇米’品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繼續探索將優質粳稻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加大力度實施品種培優、品質管理、品牌推廣、營銷拓展、融合發展五大提升行動,匯聚政策、資金、人才等資源,通過全産業鏈品質管理,搭建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將品牌和文化鏈結,持續講好江蘇糧油故事,讓‘放心、好吃、營養’蘇米形象深入人心,産品暢銷大江南北,為更高層次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