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第七個,今年唯一獲批復的中小機場——

  常州奔牛國際機場開啟“進近管制”

  “常州進近,深圳8991,高度3900米,聽你指揮。”

  “深圳8991,常州進近,下降到修正海壓1200米保持。”

  10月12日9時,隨着常州奔牛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常州機場)進近管制席位上傳來首次陸空對話,標誌着常州機場進近管制席位正式開始運行。

  據悉,常州機場是全國第七個,也是今年以來唯一一個通過進近管制空域批復的中小機場。

  什麼是進近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分三個階段:機場塔&管制、進近管制和區域管制。

  在初期運行階段,常州機場每天提供2小時的進近管制服務:對進港飛機,進近管制席位服務範圍是750米至3900米之間的空域內;對離場飛機,服務範圍為750米至3600米之間的空域內。機場上空至750米的空域,由機場塔&管制服務。

  管制員類似於“空中交警”,對於落地航班,進近管制員負責從航路上引導指揮飛機,直到飛機對正跑道,再把此架飛機降落的任務交給塔&管制員;對於起飛航班,飛機起飛後,進近管制員從塔&管制員手中接過指揮權,引導飛機進入航路,再把此架飛機航路飛行的任務交給更高高度的區域管制員。

  “進近管制員往往需要同時引導數架飛機,並負責調配此區域內飛機的高度及航向,使航空器之間保持足夠的間隔,確保飛行安全。”常州機場航務部管制室主任蔣正偉舉例説,當常州上空同時飛來5架飛機等待降落時,進近管制員需要快速制定出降落的順序,引導每架飛機在指定的路線飛行,並按指令降落。

  為何要設進近管制

  根據《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年起降超過3.6萬架次或者空域環境複雜的機場,應當設置進近管制單位(進近管制席)。也就是説,要打破年運輸起降不超過3.6萬架次的運行限制,必須增設進近管制單位(進近管制席)。

  常州機場航務部副經理林柯介紹,近年來,常州機場航班量增長較快,2019年完成運輸起降3.3萬架次。2023年以來,常州機場航班呈現快速恢復態勢,日均航班起降100—130架次,且往返揚州、泰州機場的飛越航班量呈逐年增長趨勢。“預計今年,常州機場空管航班保障將遠超過3.6萬架次。”

  開設進近管制席位前,飛機進場3900米以內的空域和離場3600米以內的空域,均由機場塔&管制服務。“機場塔&不僅要承擔常州機場航班起飛、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航班的進場和離場指揮工作,同時還承擔着揚州、泰州機場往南方向的飛越航班(佔揚泰機場航班量的60%)的指揮工作。”蔣正偉説,常州機場塔&管制室保障的飛行架次遠大於常州機場起降的飛行架次。

  “隨着常州機場保障飛行架次的持續增長,常州塔&空管保障能力不足問題日益凸顯。常州機場想要更進一步發展,也亟需增加進近管制席服務。”林柯説。

  會帶來哪些影響

  “進近管制席位的開設,將緩解進離港與飛越航班的飛行矛盾,較大程度緩解管制員工作負荷。”林柯&&,此次進近管制席位的啟用,是常州機場保障能力一次質的飛躍,“不僅可以增加機場空管運行安全裕度,還可提升機場空管效率,增大機場飛行流量。”

  進近管制席位啟用後,將有效提高常州機場空域資源利用率,“最大程度釋放低空空域資源,為常州未來的低空飛行活動,如低空航線的規劃設置、無人機飛行、直升機短駁飛行等,提供更加清晰、規範的空域支撐和飛行指導。”

  自啟動管制方式轉變工作以來,常州機場從設施設備建設、人員隊伍培養、規章制度建立等方面認真謀劃,周密部署,紮實推進。“結合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工程,我們還在規劃成立進近管制室,進行本場二次雷達建設,為未來實施進近雷達管制奠定堅實基礎。”林柯説。(黃潔璐 賈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