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葵陸續上市時節,蘇皖春家庭農場是南通市海門區的最大秋葵種植基地,500畝秋葵每天的採摘量在2000公斤以上。秋葵是一種不耐儲存的蔬菜,為了能夠在分揀、包裝、運輸過程中始終保持新鮮狀態,今年,農場首次通過建在田間的冷庫對剛採摘的秋葵實行預降溫後再粗加工。

  “從今年開始,我們田間采收後,要立即送進冷庫預降溫4小時,當秋葵溫度降到3℃後,我們開始粗加工,粗加工全程也都在冷庫完成,確保秋葵出庫進冷鏈車的溫度一直恒定在3℃左右。”農場主郭振春介紹,産品保鮮問題是解決了,但這其中也存在着耗能大、投資大等問題,“不過好在稅惠政策給了我們支持,今年以來我們已經享受到農産品免徵增值稅等各項稅費優惠90萬元。”

  目前,海門全區蔬果播種面積有60余萬畝,年産量130萬噸,國家稅務總局南通市海門區稅務局積極把握農時,密切關注農戶需要,組建“涉農服務隊”深入一線,一對一精準宣傳惠農政策和辦稅繳費舉措,進一步減輕農戶負擔,為鄉村振興貢獻稅務力量。

  走進南通全禾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工人正忙着清洗、挑揀、脫皮、打包。流水線上,加工好的半成品毛豆被碼得整整齊齊,送到一座庫容5000立方米的冷庫裏,等待發貨。這是海門區臨江鎮普明村投資建造的冷藏保鮮庫,也是海門最早建成的一座“田間冰箱”,這裡常年保持零下18℃,最長可存儲蔬菜48個月。公司在租賃使用後,用來加工、儲存毛豆、蠶豆、西蘭花等蔬菜,大大延長了農産品的“保鮮期”。

  “公司目前有冷藏庫兩座,採用無霜速凍製冷方式,配置名牌壓縮機組及製冷配件,採用自動化霜,冷藏庫控制由微電腦控制,採用綠色冷媒,産品冷藏質量較好。”公司負責人鬱健介紹道,“通過我們這兩年的發展,我們生産量達到了8000噸四青作物,今年還能達到最起碼有1萬噸的量。”

  對於近幾年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鬱健深有感觸:“稅務部門總是會第一時間將這些優惠政策發給我們,讓我們及時了解,也為企業更好地發展提供了幫助,今年以來,我們享受到的農産品免徵增值稅等稅費優惠已經有662萬元了。”

  鬱健&&,公司也一直在引進先進的保鮮設備,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摸索改進,探索出適合自身的設備運行模式,他説:“流動資金對於我們來説很重要,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對於未來發展更有信心了,冷藏保鮮技術的不斷推進也能反哺村民,共同富裕。”

  海門稅務將繼續以“稅”為媒,為農業生産的需求引入“活水”,為富民強村、産業興旺帶來“新動能”。(陶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