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的畢業生“一對多”分身乏術,有的企業苦盼求職者“看過來”

  校招季,他們的“心事”咋解

  往年9月只有大企業進校招聘的“熱風”,今年吹到了所有用人單位。截至9月15日,與已經開啟筆試面試的華為、騰訊、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幾乎同步,很多中小企業也在各級政府招聘團的帶領下,開啟全國校園巡迴招聘。僅9月13日當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有23場招聘宣講會,東南大學有17場專場招聘會,蘇州大學也有十幾場線上線下招聘活動。

  忙着“趕場”的2025屆畢業生們感嘆:不是在招聘會現場,就是趕在招聘的路上。同學們見面打招呼不是問“吃過了嗎”,而是問“你面試幾家單位了”。

  一天多場校招,畢業生應接不暇

  中小企業:

  與大企業同&競爭不佔優

  9月11日,在國內一家知名新能源汽車求職諮詢群裏,哈爾濱工業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生李蒞列出將要在12—14日參加的面試企業名單,包括快手、小米、360、芯動科技等10家公司。群裏其他畢業生羨慕不已,紛紛討教經驗。可李蒞也犯愁:面試時間太集中,自己3天只能選擇3家,“我不能保證筆試3家就能被錄取,如果能錯開時間就好了。”

  同樣感到煩惱的,還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工程專業的邱媛媛。9月13日當天,小米和華為在該校同一時間宣講,她對兩家公司都很有興趣,無奈分身乏術。從9月份開始,南航幾乎每天都有十幾場校園招聘會或宣講會,“只能挑一些有意向的企業看看,實在趕不過來。”邱媛媛説,這段時間是畢業實習階段,因為密集地應聘,很多同學都不能靜下心來參加實習。學校也&&理解,畢竟找工作很重要。

  線下招聘應接不暇,更多學生轉戰線上。記者發現,幾乎所有頭部企業都開通了線上招聘,求職者只要搜索意向企業,不用到現場即可在線上投遞簡歷、預約面試,向HR諮詢各種問題。

  與大企業完備的招聘制度、各司其職的人力資源服務相比,很多中小企業不具備線上優勢,畢業生們線上求職往往也不能搜索到他們,更多只能依賴線下校招。但在集中招聘期與大企業同&競爭,中小企業也不佔上風。南京一家200人規模智能製造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就&&,自己到南航招聘計算機、材料學等專業的畢業生,發現僅當天就有10余家大企業同時招聘,畢業生都奔着大企業去了。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總監無奈地&&,看來只能等明年春天,研究生考試結果出來後再尋找更多機會了。

  崗位冷熱不均,供需匹配有落差

  文科生:

  企業校招理工科類更受寵

  記者走訪多場招聘現場發現,目前校招企業專業需求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類。作為製造業大國,用人單位對於電氣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化學化工、工程力學等專業畢業生需求強勁。而隨着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成電路、芯片技術快速發展,用人單位對於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軟體開發、集成電路、大數據等專業人才需求有增無減,這些專業的985、211學校本科畢業生年薪一般在15萬元以上,碩士畢業生普遍在20萬元以上。

  相比之下,人文社科類專業的需求並不高。9月13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河海大學舉辦秋季引才校園行專場雙選會。18家企業提供了新材料、集成電路、軟體及信息服務、智能製造等行業領域的250多個崗位,吸引150多位畢業生現場求職。河海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研究生李昕現場轉了一圈,只投出去一份簡歷。小李&&,早就聽説這兩年工作不大好找,秋季開學後自己也積極參加校園招聘,但目前招聘會上經濟類的崗位不多。東南大學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佘靜也&&,9月份開始,自己參加過兩家企業面試,但目前都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感覺市場上對於應屆畢業生的會計需求並不多。

  對此,人力資源專家&&,目前進校園招聘的大多是企業,對於專業技術類崗位需求量大,人文社科類畢業生可重點關注儲備幹部、人力資源管理、創意策劃、銷售等崗位。與此同時,一些地區下半年的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也提前進行,如陜西省下半年招聘424名事業單位人員,9月9日—13日開始報名。國家和地方公務員招考也在下半年,有的地方事業單位招聘一年會有兩三次。機關事業單位招考,對於法學、經濟、中文等文科專業的需求量非常大,對文科生是一個利好。各地機關事業單位招聘需求人數相對穩定,畢業生可提前搜索公告進行初步篩選,由於競爭激烈,很多畢業生都會提前準備。

  進退兩難,密集招聘期也是備戰關鍵期

  考研人:

  升學求職“兩手抓”怕分心

  進入畢業季,學生們普遍忙碌,但忙碌的原因並不相同。有人把畢業季的學生分為兩種——一種是像李昕那樣穿着職業裝奔波在各大招聘現場的求職者,另一種是背着書包行走在學校各大自習室、圖書館的考研人。本科畢業生中後一類居多,碩士研究生畢業生中前一類更多。

  每年12月底是碩士研究生集中考試期,眼下正是考生們備戰關鍵期。與李昕同一宿舍的小肖就是一位堅定的考研人。小肖説,自己的目標是上海一所知名高校,競爭很激烈,不想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分心。據了解,目前國內高校本科生考研率一般在50%以上,一些211、985高校考研率甚至超過了80%,但最後成功“上岸”的只有30%左右,也就是説還有70%的考生屬於“陪跑”,最終還是要到就業市場尋找機會。但當考研結果出來時,大部分知名企業集團的招聘已經結束了。

  人力資源專家建議,畢業生只要妥善安排好時間,完全可以做到求職和考研兩手抓。畢竟,求職機會錯過不會再來。考研畢業生可以有的放矢,不用盲目趕場、海投簡歷,比如提前登錄學校就業網看看都有哪些招聘企業,記住心儀企業招聘會的時間,然後有針對性地參加招聘會,能夠線上投簡歷的盡量線上投。如果相中了企業,從筆試、面試滿打滿算,可能也就花費兩周時間,其他時間仍可以用來復習。如果能有一份工作托底,復習考研心情也更踏實。(黃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