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鐵路大樞紐南京北站樞紐工程開工建設

  軌道上的長三角迎來“新支點”

  9月13日,南京北站樞紐工程開工建設,計劃於2027年與北沿江高鐵同步通車運營。南京北站位於國家東西沿江大通道和南北粵海大通道交匯節點,是集高鐵、城際、普鐵、地鐵等於一體,“三場並設”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成後將與南京站、南京南站形成“三站聯動”格局,對南京構建直連全國的高鐵網絡,更好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東中西區域協調發展、提升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能級具有重大意義。

  南京北站是南京鐵路樞紐環線上的三大主客站之一,是全國鮮有集高鐵、城際鐵路和普速鐵路客站為一體的主客站。南京北站樞紐主要由鐵路工程(北沿江高鐵、寧淮城際鐵路、上元門鐵路過江通道、普速系統改建)、軌道工程(寧滁城際S4號線、3號線、4號線及預留15號線、18號線)、地方配套工程(綜合客運樞紐、集疏運道路、市政工程等)組成。滬渝蓉高鐵自樞紐東端引入,經南京北站後,向西至合肥方向;寧(滁)蚌城際、寧淮城際西進東出引入南京北站;規劃寧蚌城際自樞紐西端引入南京北站;普速鐵路京滬、寧啟、合寧等既有普速鐵路客線遷改後引入南京北站普速車場。

  從高鐵到地鐵之間,南京北站將完全做到快速換乘、無縫換乘。各類交通方式換乘時間均控制在5分鐘以內,讓乘客真正體驗“軌道上的長三角”。南京北站在南站站內換乘的理念上再優化,實現“腰部換乘”。利用光谷空間設置扶梯實現旅客“站內垂直提升”,軌道站廳設置於站房正下方,城市公交車場緊鄰城市通廊線性佈置,換乘地鐵旅客可利用樞紐正中的地鐵站廳“盒”實現快速離站;換乘社會車、出租車、網約車旅客可利用南北光谷4個立體換乘盒快速到達各車場,乘車後通過管道化通道快速離場;到達片區旅客可通過出站通廊直達南北廣場。

  早在2000年,南京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時已經開始謀劃南京北站的選址。20多年來,南京北站舉辦多輪國際方案競賽,現有規劃涵蓋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建築設計、交通設計、鐵路設計等多專業的配合。而與十多年前建成的南京南站相比,南京北站哪些地方更先進?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研究院軌道公交專業院院長郜俊成總結北站的三大“先進性”:更強的樞紐功能、更集約高效的廊道布局、更深度的站城融合。

  樞紐功能更強。南京北站設置3場16&30線,站場規模超過南京南站(3場15&22股道),預計年旅客發送量3650萬人次,旅客集聚13500人,站房及相關工程和地方配套工程總計達69萬平方米。

  曾經,火車站偏向大廣場、大走線,現在的布局則更重視節約利用土地。共用廊道是集約的集中體現,就拿南京北站來説,其規劃設計高速與集疏運快線共廊道;路、鐵、軌共廊,形成整體避免對城市分隔;軌道線路共線佈置,共用站&。

  南京北站是國內首個採用快速路下穿站房設計的車站。在城市快速交通上,設計“H”形快速路骨架,“H”中的一橫即指車輛可直接下穿站房而過的北站快速路。下穿設計加上東西方向的互通立交,可以讓車輛無論從哪個流線前行都能順暢進出——東進東出、西進西出、快速路直行貫通。而沿着“H”中“兩縱”可以去往城市更多方向。“H”形骨架與江北路網大骨架無縫相融,站城之間來去自如。

  軌道將北站與城市融為一體。南京北站配置5條軌道交通線路,形成城際軌道&&毗鄰城市、市域快線貫穿主要中心和樞紐、城區普線銜接江南江北主城的多層次軌道集疏運系統。未來,南京北站與南京南站、祿口機場、新街口等市內各級中心可實現快速通達,如通過地鐵18號線到南京南站預計約30分鐘,到祿口機場預計約50分鐘。

  南京北站把南京新主城帶進高鐵大站時代。南京江北新區規劃打造南京北站樞紐經濟區,以南京北站為核心,實施站城融合理念,集聚創新要素,發展現代服務業經濟,規劃人口約10萬人,打造南京新主城發展高地。

  華設設計集團副總規劃師裴劍平參與南京北站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他認為,南京北站是南京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新支點,南京都市圈的城市通過高速、城際換乘從南京北站,通往雲南、四川、重慶等地,同時推動同城生活圈、經濟圈加速形成。

  在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看來,南京鐵路樞紐布局其實不止“米”字形的八向放射,而是“十廊放射”。南京北站樞紐直通5個方向的鐵路線路,構成“十廊放射”交通大格局。江蘇是長三角輻射中西部的龍頭省份,南京作為支點城市,毫無疑問,“十廊放射”發揮着國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長三角連通大沿海、大沿江、大西南、大西北、大東北的國家使命。(許雯斐 田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