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援藏幹部全力推動扮美拉薩“後花園”
達孜:“江蘇方案”讓高山深谷“流金淌銀”
驅車出拉薩城沿318國道(川藏線)向東,拉薩河一路傍行,水流湯湯,河谷兩邊高山綿延、雲氣瀰漫。大約20分鐘車程,就來到在藏語中意為“虎峰”的達孜區。利用毗鄰拉薩的區位優勢和谷深林茂、疊泉流水的山水資源,達孜區在鎮江援藏工作組幫助下全力發展鄉村游、生態游和工業旅游,打造拉薩的“後花園”。
在藏語中,“林卡”意為園林,“過林卡”類似郊游、踏青,親朋好友相約於美景中聚會、野餐、休閒。藏族群眾十分喜愛的“過林卡”,這個夏天在達孜又火了。
“我們這個林卡平時還寬裕,到了周末幾乎一篷(帳篷)難求。”在邦堆鄉林阿村,林卡負責人才讓扎西介紹説,他們林卡有30多頂帳篷,出租率一直很高,周末人流量可達2000人,帶動12名村民就業。放眼望去,游客們有的喝着青稞酒、酥油茶閒聊,有的在打克朗球、玩撲克,孩子們在草坪上嬉鬧,帳篷周圍樹茂草盛,十分宜人。最引人關注的是4座新式帳篷,在傳統藏式風格屋頂下,帳篷被改造成玻璃陽光房,屋內藏式傢具齊全,配有供電、網絡、娛樂設施,既享自然野趣,又有居家氛圍,很受游人歡迎。
在達孜,不少像林阿村這樣的林卡,都得到鎮江援藏資金的支持。2021年,達孜區文旅局對全區48家林卡拉網式調研,遴選10家基礎條件薄弱、發展潛力大的林卡,申請援藏資金800萬元升級改造,除了完善基礎設施,還新建新式帳篷。2023年以來,援藏指揮部又改造提升十幾個林卡,打造出一批網紅林卡。章多鄉恰村林卡群山環抱、草地厚密、溪流淙淙,游人不但可以租住帳篷,還能在溪河上劃皮划艇。這個林卡年營業額超過200萬元,戶均分紅1萬多元。
達孜林卡客源多為拉薩居民,以及川藏線上的自駕游游客。為招攬游客,2023年以來達孜開展各類推介會、展銷會20多場,覆蓋1000多家旅行社,組織700多個旅行團1.5萬餘人來達孜旅游。去年江蘇省援藏指揮部冠名的“聖潔拉薩·茉莉格桑共芬芳”高鐵列車上,車廂佈置的品牌天幕、LED滾動屏,更是把達孜旅游推廣到以長三角為核心的東部地區。
同時,援藏工作組還修建句容路、幸福路等骨幹道路,高標準規劃建設白納溝生態公園,打通從川藏線通往林卡的“經脈”。正在施工的葉巴村幸福路工程,總投資達1800萬元,一頭連接202省道,一頭把盤山路修到扎葉巴寺景區,不但方便村民出行,也打通了林卡通道。
嵌於海拔4400米懸崖峭壁上的扎葉巴寺,是達孜川藏線上的名勝,每年游客量有十幾萬人次。為把“流量”變“留量”,鎮江援藏工作組投資9000多萬元建設扎葉巴文化旅游景區:扎葉巴村口,藏式民宿沿山坡排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游人入住可享受藏浴;村邊,架空的集裝箱民宿修到密林裏,40個客房對外營業;村外318國道邊,設施齊備的民宿酒店已經建成……“在鎮江援藏工作組幫助下,達孜從318國道到扎葉巴寺,已形成林卡、星空房、民宿村、鄉村酒店等業態齊全的深度游産品線,成為川藏線上又一重磅旅游區。”達孜文旅局局長童晉美自豪地説。
在鎮江援藏工作組推動下,達孜不僅文旅項目從傳統林卡向玻璃陽光房、民宿酒店升級,工業項目甚至工業園區也配套發展莊園經濟、開發工業旅游,讓旅游業賦能鄉村、擦亮二産。
在達孜區邦堆鄉拉薩河邊,總投資10億元的洋河朗熱酒村項目正熱火朝天地施工。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展示濃厚酒文化的工業旅游點,還將利用廢棄莊園建設朗熱莊園、朗熱水街、朗熱林卡,成為展示工業文化、鄉村振興成果的綜合體。
位於達孜西郊的達孜工業園是西藏首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眼下正以高原藏鄉工藝文化為依託開發工業旅游。借鑒江蘇“園區經驗”,從2002年起,鎮江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接力打造,吸引了一大批高原特色生物、醫藥醫療、民族手工業企業入駐園區,把園區建成達孜經濟的“頂梁柱”,貢獻了全區財政收入的九成以上。基於進駐企業,許多生産工藝和産品展現了西藏獨特的非遺、藏醫、美食文化,加上達孜·丹陽眼鏡城的加盟,達孜正按照國家工業旅游示範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規劃提升達孜工業園,建設以工業體驗、觀光科普、民俗文化為特色的工業旅游區。
為叫響旅游品牌,達孜旅游統一冠名“雲上達孜”。鎮江市援藏工作組組長,達孜區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區長湯杲解釋説,達孜海拔比拉薩高,每年雨季早晨放晴後,達孜納金山常常是白雲繚繞,因而在拉薩市民和外地游客印象中,白雲飄飄的達孜高山綿延、峽谷深切,總是那麼讓人神往,有“天上拉薩、雲上達孜”之稱。達孜以“旅游+”賦能林卡經濟、美麗鄉村、工業園區,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提質增效,發展全域旅游,把這片“雲上之地”建成游客嚮往、居民樂居、客商青睞的宜居宜業宜游之地。(顧巍鐘 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