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撤鄉鎮衰落似成必然,但這裡並未循此“老路”——
撤鎮20年,八都何以“光鮮亮麗”
在南京工作的沈女士,老家在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八都社區。前幾天回去,看到寬敞整潔的八都街頭,又新開許多時尚氣派的商店,她喜出望外:“沒想到,八都越來越時髦了!”
20年前,這裡是建制鎮——八都鎮政府所在地。2003年12月,八都撤鎮,融入震澤鎮。
大凡被撤的鄉鎮,因不再是“中心”,衰落似成必然,但八都並未循此“老路”,特別是近10年,變化可感可觸:道路越發平整便捷,街面越發光鮮亮麗,讓百姓叫好的公共設施不斷建成,讓人眼前一亮。
震澤鎮黨委書記顧全説,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是震澤一直以來的堅守和實踐,也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明的方向。他邀請記者眼見為實,去實地體驗。
先看八都街面。5年前,鎮裏籌資2000多萬元,推進八都街道立面整治、三線入地和活力提升等,對不符合現代街區的“小破散”動大手術,面貌為之一新。八都瑞幸咖啡店店長白寧介紹,瑞幸對客流、地段很講究,一般開在熱鬧街區。這家店是今年4月開的,暑假期間,4名員工從早晨7點忙到晚上9點,每天銷售三四百杯咖啡。
佔地16畝的八都文體中心也熱鬧非凡。該中心啟用一年半來,已成為八都的休閒中心——室外以“體”為主,設有環形健身步道、足球場、籃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等;室內以“文”為主,設有圖書館、閱覽室、乒乓球室等,能滿足各年齡段居民的各類文化健身需求。盛夏時節,來這裡避暑、休閒的人絡繹不絕。八都社區書記梅龍英説,這項“民心工程”是由政府回購的廠房裝修改造而來,總支出近1600萬元。
再去參觀明辰路。這條寬8米、長6.6公里的鄉村公路,2021年通車,總投資8000萬元,貫穿八都社區桃花莊、貫橋、前港等7個行政村。一路花草蔥蘢,一派江南美景,被譽為惠民之路、生態之路和愛心之路。前港村一位村民説,“這條路百姓盼了10多年,修到了大家心坎上。”震澤鎮黨委副書記邱建忠説,有了這條路,八都人到吳江、蘇州主城,通勤節省10—15分鐘。
這幾年,震澤鎮以“一盤棋”理念進行傳統産業提升,八都本土企業新天地鋼結構工程公司就是其中一個典型。震澤勸退3家低效的木製品企業,騰出45畝地讓企業建智能化生産基地。該公司辦公室主任謝春華説,這個廠區年底投産後,將承接更複雜的鋼結構訂單,開拓市場的底氣更足。據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八都社區規模以上企業達50家、高新企業39家。
鄉鎮撤並和融合過程中,資源配置關係人心向背。先建八都幼兒園這件事,許多人記憶猶新。2014年9月,總投資2000萬元、五軌15個班的八都幼兒園重建啟用,成為當時吳江區最大的鄉鎮幼兒園。而震澤幼兒園易地重建,是2017年。對這件“先八都後震澤”的民生實事,很多人豎起大拇指。
去年12月27日,震澤和八都融合發展20周年座談會舉行。會上,顧全動情地説,震澤八都融合發展20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實現三大目標——
經濟發展大跨越——2003年震澤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7.4億元,2013年突破100億元,2023年達166.55億元;工業總産值2003年為57.11億元,2023年達289.5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0.73億元增至如今約10億元。目前,震澤全鎮擁有近200家規上企業、84家高新技術企業。震澤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中國特色小鎮、中國百強鎮等國字號榮譽。
城鄉面貌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日新月異,先後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個、市級特色精品村2個、市級特色康居鄉村94個,長漾片區特色田園鄉村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鄉村振興的典範。城鎮交通日益便捷,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從快鴨港大街、南潘浜路的拉直,貫前街、八七公路以及3條支路的改造修繕,到震澤大道、通鼎路完成綜合改造,再到明辰路建成通車,解決了一批群眾交通出行急難愁盼問題。
民生福祉大提升——2003年全鎮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125元,2023年為82655元。村均總收入連續3年超1000萬元,位居全區前列。震澤醫院(區第四人民醫院)啟動改擴建工程,未來將為全鎮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震澤文體中心、八都文體中心先後建成投用,八都片區小平大道河、木祥浜、夏家鬥河、貫橋港等河道通過實施清水靚河工程,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這場會議用事實和數據説話,情真意切、撫慰人心。顧全説,全體震澤人,沒有忘記八都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貢獻,因為原來的八都鎮産業雄厚,融合以後,許多財力拿到鎮裏“統籌”。但我們一直努力做到,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發展成果讓全體居民共享。
人心順了,激發了精氣神,許多動人的故事也在發生。
蘇州市鈕氏毛紡有限公司董事長鈕根寶,是土生土長的八都人。今年,他找到顧全説,“我也想做點事,村頭的口袋公園讓我來出錢建吧。據介紹,這個口袋公園需要花費160多萬元。”八都的多位企業家聽説八都社區衞生院有改造的初步計劃,就表達出捐贈願望,總額超過1000萬元。
被撤並的鄉鎮難免有失落感。如何統籌新型城鎮化,是個現實考題。如何統籌、怎樣平衡,考驗的是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班長”是否能出於公心——讓群眾體會到沒有被遺忘和疏離,以及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
看到八都融入震澤後一個個美麗場景,不禁讓人為之點讚。(庾康 潘瑞凱 勞曉飛 段蘇璽 董夢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