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變單一動線為巷弄體驗 “科技+文化”賦能文旅節點
南長街即將步入2.0時代
8月5日,央視綜合頻道《新聞聯播》和央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同時聚焦梁溪的同一個地方: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鏡頭中,無錫古運河畔人頭攢動,文旅消費持續火爆,釋放了暑期經濟新活力。“7月,度假區接待游客超400萬人次,學生游、親子游是主流。”梁溪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在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項目獲得1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後,度假區將迎來一場整體性的華麗蛻變,而隨着保護提升項目的陸續展開,南長街即將步入2.0時代。
暑期旅游市場呈現火爆態勢,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精心打造“新消費 新體驗 新場景 新業態”,組織開展多場主題活動,圍繞“夜游、夜讀、夜娛、夜演、夜秀”,營造出一條璀璨的“假日文化長廊”,為市民游客帶來假日新體驗。“太熱鬧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博物館很有趣,演出也很有特色,運河邊的夜景太美了。”湖北的黃女士一家來無錫旅游,第一站就選擇到南長街打卡。作為世界文化遺産點,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承載着2500多年的歷史。街區內,200余處各級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築被活化利用,有的以新的方式講述着城市的過去,有的融入了新的業態,續寫着枕河人家的故事。
據了解,此次提升保護工程,將以歷史傳承、文化保護、人民生活和商業發展為定位,讓文化資源與沿線自然景觀充分融合,串聯起古運河兩條人文煙火街巷、三大文化片區、十處藝術綺景。“我們將在水岸、橋邊、店前增加綠量,打造線性微花園,同時植入科技元素及藝術打卡點,強化優質商業基底,傳承千年生活美學,來構建南長街的2.0時代。”梁溪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次提升改造範圍北至永樂路、南至清名東路的南長街、南下塘及古運河精華段區域,總長約1.4公里,提升總面積約64000平方米,包括建築外立面景觀、綠化、文旅節點、夜間視覺及室外地面、&階、橋梁的改造提升,將古運河的重要旅游節點串連成一幅流動的畫卷,讓人們在漫步中感受千年運河的韻味。
一條南長街縱貫南北,一座清名橋橫跨東西。一直以來,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游覽以線性為主,店舖、場館、攤位、活動都集中在主街,游覽動線較為單一,特別是在旅游旺季,主街顯得格外擁擠,大大降低了游覽體驗。據介紹,此次對街區的保護提升,將進行“主街+水巷+里弄”的整體設計,通過系統梳理線路,強化不同巷弄的功能性,提升人的參與度,把主街人流引入巷弄。具體將對牛弄、金鉤橋弄、鴨子灘、張家弄、華雲官碼頭、賀弄、浣紗巷、鎮塘庵、織衣巷、花園弄、奚家弄等12處主要巷弄以及2處太湖大道橋下空間進行提升改造,引導游客探索那些充滿煙火氣息的小巷,激活南長街阡陌交錯的巷弄,鏈結主街、巷弄與河道,令整個街區實現創新蝶變。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無錫夜經濟的重要地標,如何將更具城市記憶的體驗內容呈現給市民游客,也是此次保護提升項目的重點。據悉,該項目涉及的文旅夜間視覺提升工程將運用光纖機、激光投影機等現代科技,重點對“金塘尋憶”“運河之眼”等文旅節點進行更新改造,運河文化藝術館外還將安裝LED冰屏,點亮街區的夜空,讓歷史與現代在這裡交相輝映。(韓玲 張月 李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