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城市之名,讓通籍學子志在南通、留通回通、扎根南通——
推進通才回通 實現雙向奔赴
“今天的活動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鄉南通對人才的渴求之強烈、誠意之滿滿,深切感受到了家鄉尊重人才、重視創新的濃厚氛圍……”13日下午,同濟大學學生、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2021級畢業生張葦杭激動地説。
11日—12日,通籍優秀學子南通名企接待日活動舉行,包括張葦杭在內的500多名南通籍重點高校優秀學生代表來到南通市知名企業、重點園區和科創&&,親身感受南通城市發展活力和創新創業氛圍,心中種下了“學有所成、反哺家鄉”的種子。
13日下午,在“才聚江海 通才回通”南通城市發展和人才創新創業交流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彤,副市長于立忠認真傾聽通籍學子和企業家代表的心聲,共敘發展、共謀未來,期待大家積極響應市委提出的通才回通計劃,攜手家鄉共創美好未來。
近年來,南通市始終堅持人才第一資源,搶抓戰略機遇,啟動“江海英才”“通才回通”等人才計劃,以人才鏈的“強”,激發創新鏈的“活”,托舉産業鏈的“優”,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越來越多的南通籍學子選擇返鄉就業創業,在投身家鄉建設中展現青春擔當、實現青春夢想。
求賢若渴,重視通籍學子
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南通濱江臨海連上海,與蘇南隔江相望,區位優勢獨特,資源稟賦優越,基礎教育聞名全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市委人才辦、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商務局、人才集團等部門協同推進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努力為包括通籍學子在內的青年人才發展創造良好機遇和優厚條件。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將每年的“穀雨”(公曆4月20日左右)設立為“南通人才日”,寓意“雨生百谷、生機勃發”,給人才以最高禮遇及榮耀。江海英才創業周開幕式活動邀請約800名雙一流高校通籍學生參加,推動萬名學子在南通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去年6月,南通市啟動“通才回通”工作,市委人才辦、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商務局、人才集團等部門單位分工協作、全力推進。
去年9月的開學季,市委書記吳新明走進南通大學,專門為高校學子講授“新生第一課”,向青年學子發出邀約,期待他們扎根南通,做圓夢南通的“城市合夥人”。同年11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彤在“青春留通 職通未來”南通發展環境和人才政策專場推介會現場,向青年學子介紹南通,詳解人才政策。
在今年的江海英才周期間,我市精心組織“萬名學子南通行”活動,近萬名海內外高校學生通過23條線路,深度參與城市體驗活動,走訪調研南通的地區産業特色、人文歷史和生態環境資源,推動青年學子走進南通、了解南通、愛上南通。
本次通籍優秀學子南通名企接待日活動現場,學子們深切感受到了南通城市發展的活力和對優秀人才的期盼。東南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四學生龐宣畢業於南通一中,她説:“無論走到哪,我的心始終與南通緊密相連。參觀中看到的不少創新技術對臨床醫學研究大有裨益,對一些疾病儘早診斷很有幫助。在家鄉我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舞&。”
“活動讓我對家鄉近幾年的發展有了更為具體的認知。”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的羅小山是如東高級中學畢業生,目前已收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研究生預錄取的offer。她&&必將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回報家鄉。
據南通中學校長陳建雲介紹,“通才回通”啟動後,學校大力培養學生愛鄉情懷,不但在課程中融入南通歷史、文化及新興産業內容,堅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常態化,組織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變化,為返鄉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涵養生態,吸引通才回通
“同學們走進企業基層、深入研發一線,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南通的廣闊天地為我們提供了大有可為的實踐舞&……”清華大學研究生實踐南通支隊支隊長化工係槐夢嬌博士感動地説,自己和同學來到這裡,深切感受到了南通的熱情與魅力,期待與這座城市有更多交集。
源於去年的一個約定,今年暑假,包括南通籍學子在內的清華大學博士生暑期實踐支隊應約來到南通,和95名海外博士共同開啟了2024“清華博士南通行”暨“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南通站活動。
吸引通才回通,不僅要把才引進來,還要走出去攬才。去年11月底,“一路向南·通向未來”清華大學南通周活動在清華園舉辦,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彤發出誠摯邀約,歡迎清華學子來南通就業創業,並與清華大學簽約共建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搭建了南通和清華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雙方還設立了清華之友—南通英才獎學金,繼續共同做好青年人才選育,助力高層次人才引培。
涵養創新創業生態,吸引人才回通。近年來,我市“人才新政”持續升級迭代至4.0版本,建立了從大專到博士、覆蓋各層次人才的綜合補貼體系,打造了從“一張床”到“一間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層次住房供給體系,在就業創業、融資貸款、子女入學、父母養老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尊享服務。此外,南通現有科創&&近200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近900家,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長三角國創中心紛紛布局創新載體,高校畢業生來通就業創業規模年均增長15%,通才回通的磁吸力逐漸增強。
“南通區位優勢明顯、産業基礎厚實、人才政策優渥,是企業穩定發展、員工安居樂業的優選地。”12日下午,受邀為通籍優秀學子宣講時,南通中學優秀畢業生代表、同濟大學聲學專業博士、懿朵智慧聲谷(南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奇講述了自己回通創業的歷程。
2022年9月,李奇回通創辦了企業,通過近兩年的發展,企業已在南通落地生根,先後參與了中國商飛機內語音音頻倣真軟體開發、中國核電管道振動智能監測系統研製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程和項目。2023年,他入選南通市“江海英才”,由衷感慨:“南通擁有六大産業集群,並規劃了海洋、能源、數字、健康等未來産業方向,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我們選擇南通不僅因為鄉情,還因為有着美好的發展前景。”在南通城市發展和人才創新創業交流會上,江蘇懋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光麟坦誠地告訴學子們,除了被南通政府及園區的務實高效所打動外,南通擁有一條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集群,供應商齊全,所有的原材料可以實現30公里範圍內的供應,有利於企業實現“零庫存”高效運行,“這深深打動了我們團隊。”
如今在南通,“萬事好通”的營商服務讓創業之路更為暢通,“人才新政4.0”“新科創30條”令創新要素充分涌流,全生命周期的股權基金支持體系助力創客雛鷹茁壯成長,江海英才“一卡通”服務解決在通人才後顧之憂……越來越多的通籍學子感受到回通創新創業的安心、順心、舒心。
前不久,在眾多企業中,南通理工學院畢業生張堯最終選擇了南通常測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入職。他説,我是南通人,家鄉發展迅速,機會很多,下定決心要留在南通就業。
通才匯聚,從回通到惠通
“我們企業待遇很不錯,而且家鄉學子有很多優勢”“我們南通製造基地二期預計2025年投産”“歡迎通籍優秀學子加入我們的團隊,共同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在南通城市發展和人才創新創業交流會上,通富微電、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懋略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相關負責人紛紛向通籍學子現場拋出了“橄欖枝”。
“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家鄉産業發展的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我打算在學成後回到家鄉,為南通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參加完活動,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如皋中學畢業生何遙遙説。
“近年來,南通&&了很多招引人才的優惠政策。”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綜合辦公室主任沙衛東笑着説,2020年,自己隨着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回到了家鄉,在政府的幫助下,企業與將近20所高校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為企業發展解決了用人之憂。他説,“我們企業和南通的13所學校有合作,約500名南通高校畢業生在這裡就業。”
隨着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的持續賦能,“八龍過江”交通格局加速形成,滬通、蘇通交通一體化、發展同城化全面提速。奔赴“下一個萬億”,離不開青年人才。
為更好落實通才回通計劃,今年1月全市普通高中陸續建立學生發展指導(研究)中心,開展畢業生去向、就業創業評價與分析,既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也為學校評估育人成效、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進育人方式提供參考。春節前夕,市委人才辦和市教育局聯合發布《致南通校友們的一封信》,真情邀請通籍學子們重返母校,“念往昔,話今朝,期未來”。今年春節期間,我市共舉辦各類校友返校活動82場次,吸引近萬名校友、近2000名科研院所和六大千億級産業集群等重點企業代表參加。活動中約有千名校友表達了回通發展意願,向相關部門和企業提供了一批招商信息,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近年來,通籍學子對家鄉青睞有加、情有獨鍾,形成了與南通雙向奔赴、互相成就的生動局面。2019年,南通高中畢業生考出去約1.7萬人,4年後的2023年,留通、回通、來通高校畢業生達7萬人。
南京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江蘇省啟東中學畢業生曹涵兮對未來回鄉發展充滿着信心,“在南通這片熱土上,我所學的專業不僅能夠大有作為,也必將助力家鄉的發展。”
“家鄉南通這般求賢若渴,對每個在外求學的學子來説是很好的機遇。我們積極投身到返鄉創業中去,將是一個好的選擇。”參加活動後,復旦大學化學系學生、海門中學畢業生曹嘉宇堅定了回通發展的信心。
“我們將發揮南通教育人才優勢,推進通才回通、通才留通、通才惠通。”市教育局局長成賓&&,全市40余所普通高中競相發展、美美與共的良好發展生態,為南通培養和造就了生生不息的各類人才。全市教育系統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大局,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做好廣大優秀學子回通、留通的政策宣講、需求摸排、溝通對接等服務保障工作,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競相來通、逐夢江海。
市人社局局長王一鳴、工信局局長曹雁卉&&,將共同建好用好“南通市人才産業對接服務雲&&”,動態發布企業需求、人才信息、支持政策等資訊,着力打造全時段、常態化、永不落幕的人才供需對接服務&&。
“無論游子的征程有多遠,家鄉永遠都是你們最溫馨的港灣、最堅強的後盾、最豐沃的成長熱土。”在南通城市發展和人才創新創業交流會上,南通再次向通籍學子們發出邀請,期待他們成為南通建設最需要的城市合夥人,攜手家鄉共贏未來。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接續演繹高質量發展“滄桑巨變”的南通,正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禮遇,努力為更多青年人才搭建廣闊舞&、提供一流保障。我們期待更多千里馬在江海大地競相奔騰!(張燁 沈樑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