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有技術 “我”有設備 “他”有資金

  設備更新織密紡織服裝行業“經緯線”

  紡織服裝産業是重要民生産業,也是我省傳統優勢産業和“1650”産業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為這一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你”有技術、“我”有設備、“他”有資金,供需雙方要更好地實現“雙向奔赴”。近日,我省舉辦紡織服裝面料企業與品牌商對接活動暨高端紡織集群大規模設備更新産融合作供需對接會,加深政企銀對接,織密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經緯線”。

  需“技”也需“金”,企業有訴求

  超聲波絎棉、提花泡泡格、消光尼絲紡……在展示活動中,各紡織企業紛紛拿出“看家本領”,不少功能性強、市場獨創性明顯的産品受到現場服裝需求端企業的青睞。

  在江蘇錦業達提花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展&上,總經理朱新民不斷向前來詢問的客戶介紹其主打的提花面料産品。“此次主推的色織面料和肌理感強烈的提花面料最受歡迎,不少設計師&&,此類面料非常契合當下秋冬款國風女裝的面料需求,商機很大。”朱新民告訴記者。

  “我們和一家揚州的客戶達成合作,每缸布大約1000米,先給他們試做4缸的體量,如果客戶滿意,我們就能吃下這份大訂單!”蘇州辰牧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魯學秀現場和來自孟加拉國以及揚州的幾家客戶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現在整個行業競爭激烈,但我們相信,只要技術好、産品好,就一定有市場。”

  加快創新、提升技術、優化産品,都需要與之匹配的好設備的支撐,這也成為紡織服裝企業共同的訴求。

  “我們計劃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進行籌資,因此需要項目貸款3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2000萬元。”東部灣(揚州)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朱睿達透露,聚乳酸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環境友好性、良好的力學性能等優點,目前已經被用作紡織新材料。該企業將啟動投資1億元的聚乳酸改性及雙組份特種纖維生産線建設,採用聚乳酸納米插層改性、高低熔點雙組份皮芯結構、噴絲環吹等先進工藝技術,購置聚乳酸改性設備、生物基材料共混設備、噴絲環吹紡絲設備等先進設備,産品市場競爭力將更強。

  類似用於設備更新的貸款需求還有很多。新鳳鳴江蘇新拓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新鳳鳴徐州基地項目的綜合授信累計已達55億元,但還需要新的資金保持資金鏈穩定;江蘇虎豹集團有限公司計劃進行全自動服裝裁剪、吊挂系統、縫紉機等智能化裝備和相關軟體更新,有超2000萬元的資金需求……

  “企業有製造優勢,客戶有市場優勢,這次的對接會是由政府搭&,匹配精準、對接高效,權威性更強,大大節約了供需雙方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有利於實現雙向奔赴。”省服裝協會會長龔慧娟評價。

  織造變“智造”,供給有保障

  面對終端客戶的需求,設備企業的供給配套能力能否跟上同樣關鍵。而這,正是江蘇作為紡織服裝大省和製造大省的優勢所在。

  眼下,我省企業在紡織裝備的多個領域都保持領先。在經編機方面,市場上有2萬—3萬台編織速度僅為每分鐘700轉的絨類經編機,而五洋紡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水帶來的“鎮企之寶”——GE2886B超真皮毛智能雙針床經編機,編織速度和效率全面提升。“我們研發的這&經編機突破雙針床編織長短不一、多層次織物的難題,實現經編機編織超真動物皮毛産品、人造毛皮代替天然皮草,速度達到每分鐘1000轉以上。”王水説。

  智能,是該設備的顯著特點。“我們的産品擁有‘智慧大腦’,具有一體化智能控制系統和智能AI織造識別系統。”王水介紹,五洋紡機首創國內“高效織造智能化經編生産線”,開發了經編生産線智能管理系統,對生産環節進行全程數據採集、傳輸、診斷、維護管理和遠程控制。“生産一台雙針床經編機的主機箱體需要2天,但在我們的數字工廠生産線只需4小時,效率提升近12倍。”王水説。

  織造變“智造”,正是江蘇設備企業優勢所在。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帶來SEJ系列鏈式提花機、SLX系列凸輪提花機等提花行業內的領軍設備,其中“曲柄直驅鏈式傳動提花機”更是獲得國家專利,産品品質已追上瑞士的一家“百年老店”,然而價格卻不到該公司産品的1/3,成為市場上的“後起之秀”,受到國內外企業的青睞。

  “提花機是紡織行業的重要工具,我們生産的電子提花機可以織出大花位、高經密的家紡多層織物面料,還能應用於醫藥、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各類三維立體織物。”公司總經理於江介紹。

  “作為紡織服裝大省,江蘇擁有完整的産業鏈,設備更新有需求、企業供給有保障。”龔慧娟&&,隨着消費升級和數字化轉型趨勢加速,應進一步激發企業設備更新的主動性,推動紡織服裝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清單加補貼,政策有支撐

  當然,高端紡織集群要實現大規模設備更新,離不開政府部門的“護航”。如何讓供給雙方的需求一目了然?政府部門搭&&、列清單是有力的助推。

  記者了解到,我省編制發布了高端紡織集群《設備更新供給清單》《設備更新需求清單》《設備更新融資需求清單》。省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處長高彬介紹,省市工信部門會同省服裝協會,結合我省高端紡織集群重點企業擬建和在建項目,對我省紡織機械企業主要設備和産品供給能力、紡織企業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相關設備需求、融資需求情況進行充分摸底調研,從而形成這3份清單。

  讓企業先“知悉”,再“破難”。對接活動期間,省工信廳投資與技術改造處處長馬克解讀了6月發布的《江蘇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和製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方案力度空前、細節滿滿,比如,項目建設確需的空調等附屬設備也可納入貼息範圍,不得超過設備總投入的10%等。

  如何更好服務資金能力不足的中小微企業?馬克介紹,我省還推出擔保總規模200億元的“設備擔”,單戶企業擔保額度最高5000萬元,且不超過企業購置更新改造設備投入金額的70%,“先到先得,尤其鼓勵向初創企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傾斜。”

  金融機構也在持續發力。“為設備更新貼息貸款配備足額貸款規模,我行優先保障貸款投放,滿足企業設備採購需求。”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公司金融部主管吳海峰&&,截至7月底,已累計完成1160個設備更新備選項目對接,為其中64個項目批復貸款205億元、實現46億元貸款投放,67個項目正在報批階段,188個項目正在前期方案討論階段,將盡快發起授信報批。(姚政宇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