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串珠成鏈”融合共享,打造獨特教育陣地

  惠山首推教育培訓體系引發“研學潮”

  最近,參觀學習團隊如潮的延安精神無錫學習天地旁邊,“一包三改”紀念館煥新、“四千四萬精神”館落成開放,與無錫抗日青年流亡服務團紀念館、青城導社等形成惠山豐富的“思政類”教育陣地“資源庫”。而前不久,在新建成的平安無錫體驗中心,“反詐心盾主題館”“平安無錫大講堂”等4個主題區域全新亮相,一批批來自全市各地的團隊通過沉浸式觀摩,在互動體驗的“黑科技”中接受主題教育。最近,惠山區將近30處貫穿古今的精彩人文點位“串珠成鏈”,用7條線路打造、展示並活化利用人文經濟教育培訓體系,這些線路7月起向全社會開放,引發了一股“研學潮”。

  通江達湖的歷史“答卷”

  日前,2024年惠山區“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動啟動,省錫中等4所中小學與“一包三改”紀念館等4家公共文化場館結對推動“館校共建”。省錫中教師張雪亞帶領學生志願者隊伍走進“一包三改”紀念館,講述惠山故事,傳承人文精神。歷史長河在惠山留下許多人文與經濟融合共舞的燦爛詩篇。“以文塑形,促進繁榮發展。”惠山區相關負責人説,對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財富,不僅要倍加呵護,更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歷史文脈迸發新活力。

  惠山厚重的文化底蘊,展示通江達湖的歷史“答卷”。“惠山有6000年人類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縣史,既是長江文化與運河文化的交匯地,也是農耕文明與工商文明的碰撞地。”惠山區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這裡是大運河入錫門戶,造就了著名的“米、布、絲、錢”四大碼頭,是昔日經濟繁榮的象徵。“道旁火炬如晝明,道上牽夫如蟻行”是五牧運河兩岸的繁華,“洛社八景”生動展現運河沿岸的風光。相傳5歲的王羲之隨父南遷落戶無錫洛社,客寓無錫52年,留下至今屹立在洛社中學裏的洗硯池碑。人才輩出的惠山,村前“胡氏三傑”、禮社“一門四博士”“一村四院士”、國學大師馮其庸等都彪炳於中國文化史。洛社的商品集市在宋朝就有日市和夜市,前洲老街於明萬曆年間就形成集鎮,玉祁老街建於清康熙年間,惠山的工商基因孕育其中。改革開放初期,惠山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一包三改”經驗被全國推廣。這裡孕育了紅色血脈,無錫地區的第一名黨員、第一個黨組織負責人、第一個進步社團都出自惠山,紅色文化積澱深厚。從“錫流”紀念館到“一包三改”紀念館,串聯起陸定一故居、孫冶方紀念館、薛暮橋故居、青城導社、延安精神無錫學習天地等紅色文化地標,連接成惠山的“初心大道”。

  惠山區去年把總體發展思路、發展舉措形成一個“鯤鵬訣”:“玉頭金尾,洛洲居中。安陽出左,長橋接東。五地四創,攻苦惠同。九萬里風,迭變鯤鵬。”以文化植入地理形態描述,惠山的人文亮點集中於“鯤鵬”各處,串成獨特教育培訓陣地。

  文化“富礦”的活化工程

  走進玉祁禮社村,禮社歷史文化名村保護修復提升工程、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文獻館建設正在加緊推進。在這個無錫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圍繞無錫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要求,惠山區發揮經濟“雙子星”、工商“四碼頭”等資源優勢,以點帶面、串珠成鏈,持續做強禮社“中國特色經濟學名村”特質,讓古村在保護中“活下來”,在傳承中“靚起來”,形成一條多功能融合的文博街區。惠山區堰橋街道的村前是大運河文化帶沿線的一個古村落,至今有近600年歷史。惠山區於2021年啟動“天上村前”保護及城市更新規劃,這一保護修復項目入選“十四五”國家和省級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獲得中央項目預算資金支持。全新的“天上村前”歷史文化街區是惠山“近代科教之鄉”名片。惠山秉承科教文化理念,打造具有“歷史味、時尚感、煙火氣”的文旅“窗口”,引入前沿展示技術和數字內容産業,全力建成大運河文化帶“精彩村前篇章”。

  “聚力打響惠山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形成更多具有惠山辨識度、顯示度的文化建設成果。”惠山區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説,做大做強陽山桃花節、玉祁鳳阜民俗節、堰橋“三月三”等民俗文化&&,做好文化基因的新時代傳承,同時推廣鳳羽龍、玉祁龍舞、雙套釀酒技藝等一批獨具惠山魅力的非遺。前不久發布的44個“江蘇人文經濟入庫案例(第一批)”中,“和美陽山”奏響“農文旅融”春之樂章入選。“在‘古為今用’中全面活化利用是一篇大文章。”“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打造了一批“高大上”與“小而美”交相輝映的惠山文化地標。同時,以運河文化、工商文化、紅色文化打造大品牌是與之並行的人文經濟路徑。“已初步成型的江南運河文化公園正在加快布展建設,利用工業遺存,打造成為最具江南運河文化魅力的生態文化休閒帶和都市産業活力帶。”惠山區相關負責人説。

  轉型“迭變”的“鯤鵬”品牌

  錫西文化創意産業園坐落於錢橋街道洋溪河畔,從最早的協拍公司起步,圍繞影視文化産業,不斷提檔升級,現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影視文化産業集群。去年,惠山區在北京舉辦文化産業招商大會,簽約一批影視項目,前不久,錢橋街道又進一步深化友好合作,揭牌成立錫西文化創意産業園(北京)聯絡處,作為加強兩地合作交流的重要&&,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文化“出圈”、産業“破圈”,推動人文與經濟共舞。惠山始終把文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58趕集、變格新材料、薩萊特樂器等一批頭部企業落地惠山,建成惠山軟體園、蘇南數字文化中心、錫西文創園等特色産業載體,打造雲計算、元宇宙、數字經濟等優勢産業,文化産業産值近兩年快速增長。以“鯤鵬”為文化新質生産力“考題”,惠山又亮出“五個惠山”文化消費品牌。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屆“九萬里風鵬·惠山之夜啤酒音樂節”,與去年的“八&&炙·惠山之眼美食消費節”“西北望·惠山之行三人籃球錦標賽”和今年初的“春日宴·惠山之味春節消費節”“如畫裏·惠山之韻‘看桑梓尋迭變’主題采風活動作品展”,串起“發現惠山、感受惠山、行動惠山、品味惠山”,通過文化全方位展示惠山,形成惠山特有的品牌。

  人文厚度激發經濟熱度,“鯤鵬”品牌力促城鄉蝶變。“深度嵌入‘文化+’元素,推出人文經濟相融的跨界利用場景,打造地域特徵鮮明、內涵素養豐富的文商旅融合品牌。”惠山區相關負責人説,實現“鯤鵬迭變”、邁向“詩與遠方”,以顏值氣質為底本、文化內核為支撐的深度融合,推動惠山實現文化高質量發展。(裘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