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挺起未來脊梁!首期‘脊梁工程·蘇青協作’脊柱畸形治療計劃”患兒出院歡送會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舉辦。隨着醫患雙方在寫有這八個字的畫板上繪就象徵青海與江蘇友誼之樹的手指拓印,“水韻江蘇”與“雪域高原”情牽心連的動人故事再添佳話。半個多月前,在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牽線下,首批6名青海脊柱側彎患兒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接受免費的手術治療,開啟了一場“挺直脊梁”的圓夢之旅。
脊柱側彎的藏族孩子“挺直脊梁”的圓夢之旅
據了解,參與第一期“脊梁工程·蘇青協作”脊柱畸形治療計劃(以下簡稱“脊梁工程”)的6名患兒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其中大多數家庭來自牧區。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和經濟困難,這些患兒在早期未能得到有效的干預和治療,導致脊柱側彎嚴重。“感謝這個活動,讓我的孩子免費做了手術,我們家長都松了一口氣。”這是此次“脊梁工程”中年齡最小的患兒、現年5歲的多吉(化名)爸爸的心聲。
“大概1年前的夏天,他穿着長袖在院子裏跑,由於天熱,我們給他脫衣服時發現他背上骨頭長得有點歪。”多吉的爸爸告訴記者,此後他們前往玉樹州當地醫院以及西寧的醫院,確診了脊柱側彎,但都因為孩子年齡小、治療費用高而束手無策。“醫生説他這個是先天性的,剛得知時我們也自責,我們家條件不好,就他一個孩子,希望他能健健康康。”今年,通過幼兒園老師推薦,小多吉參加了“脊梁工程”在玉樹州的篩查,終於成功手術。“醫生説手術後他的骨頭就不會再長彎了,我們都很高興。”多吉的爸爸説。
相比多吉是年齡最小的患兒,現年16歲的單增(化名)是本次“脊梁工程”中接受手術最大齡的患兒,也是手術難度最大的一位患者。據孩子的叔叔&&,單增的病情是在學校被同學發現的,在當地醫院求診也因手術難度大、醫療費用較高而屢屢作罷。“手術之前,因為後背的脊柱彎的,他睡覺的時候特別疼。術後他長高了9厘米,背也挺直了,也不疼了,我們非常高興。”單增的叔叔説。
蘇青協作 “脊梁工程”讓蘇青更加親
對罹患脊柱側彎的孩子來説,這種疾病在他們的身上畫下了一道“S”型脊柱,不僅讓他們的身體日漸變形扭曲,也會壓迫他們的內臟器官,最終可能會導致癱瘓或死亡,嚴重危害患兒身心健康。
活動現場,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丁強介紹了“脊梁工程”的整體情況,據了解,今年4月,江蘇省人民醫院醫療團隊跨越千里,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開展了脊柱側彎患兒篩查,共篩出61位脊柱側彎患兒,經過進一步檢查,首批有手術指徵的6位患兒來到南京接受免費手術。“‘脊梁工程’是我們落實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江蘇省人民醫院始終秉持‘德術並舉、病人至上’的宗旨,在持續深入推進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工作中,立足‘江蘇所能’找準‘青海所需’,以實際行動賦予‘蘇青一家親’新的時代內涵。”
丁強&&,這一計劃不僅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脊柱側彎患兒提供了免費手術治療,更是在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實現長治久安、保障全民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此次行動,我們協助當地減少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進一步鞏固了玉樹州的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為高質量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丁強説。
首期“脊梁工程”成功的背後,也離不開江蘇省人民醫院援青醫療團隊為青海省玉樹州地區衞生與健康事業所做出的積極貢獻。江蘇省人民醫院援青海海南州人民醫院副院長喬莉介紹,去年到青海後,在工作中得知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在青海地區早期調研時發現了脊柱側彎當地有較高的發病率。今年初,在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青海省玉樹州州委、州政府、州農牧和科技局及州衛健委的精心組織和協調下,玉樹州在全州範圍內開展了脊柱側彎患者排查工作。“後期我們也將持續聯絡此前篩選的患兒家庭,繼續和省人醫合作,開展第二期活動,切實幫助當地困難的脊柱側彎患兒家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喬莉説。
守護兒童青少年脊柱健康迫在眉睫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被譽為人體的“第二條生命線”,而脊柱側彎好發於青少年。“在我國,脊柱側彎的發病率約為1%到2.7%,其中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的人數約有500萬,每年新增約30萬人,脊柱彎曲異常已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後危害我國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活動現場,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殷國勇介紹,脊柱側彎常見類型分為先天性和特發性兩種,通常因難發現、發病速度快等原因而貽誤病情,如未及時採取治療,隨着青少年的生長髮育,將對心肺功能、腹部結構造成極大損害,因此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這次‘脊梁工程’中的6名孩子,有2名是因為半椎體發育不良而導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其餘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側彎角度較大,彎形非常僵硬。一般來説,就最佳治療時間而言,我們建議先天性脊柱側彎的治療越早越好,而特發性脊柱側彎則是在青春期二次高峰發育來臨前都比較合適。”殷國勇告訴記者,這6名患兒的手術複雜程度各有不同,最終因手術指徵所限,有4名患兒接受了手術,其中最嚴重的從側彎前的102度矯正到了25度,幾乎與正常青少年無異。
“針對這些孩子,我們手術團隊設計了個體化、精準化的手術治療方案,包括引入了先進的骨科機器人手術,幫助他們重塑脊梁,挺直腰桿。現在看到這些孩子們昂首挺胸,是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最大的幸福。”殷國勇説。
據悉,“脊梁工程”依託江蘇省人民醫院,發揮骨科等專家團隊力量,為青海的脊柱側彎患兒提供優質服務,並將長期對患者進行跟蹤回訪。
“這個行動也響應了《健康中國2030戰略》中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我們的專家從病床邊走向了廣袤的邊疆,從篩查到治療再到隨訪,實現了對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我們希望通過這一行動,真正做到暖民心、惠民生、聚人心,同時也喚起社會各界對兒童脊柱側彎疾病的關注,呼籲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防治兒童脊柱側彎的工作中來,抓住治療的最佳時機,讓這些孩子們能夠自信地邁開腳步,走得穩、走得正,走在陽光下,變成社會的棟樑之材。”丁強説。(何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