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行走在射陽縣四明鎮新塘村的田野鄉村,遠眺,綠油油的秧苗在迎風起舞,菌菇特色産業生機勃勃;近看,映入眼簾的是碧波蕩漾的水面,一幢幢二層小樓白墻黛瓦,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收拾得乾淨利索,庭院綠樹成蔭,景色宜人。目之所及皆是“村凈、景美、人和”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新塘村位於四明鎮東南部通四公路沿線,距鎮政府約5公里。全村有11個村民小組,28個自然組,十個網格,共有1400余戶4000多個人口,總面積約9.6平方公里,耕地7300畝。 屬於四明鎮的農業大村。近年來,該村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紮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鄉風文明建設,培育發展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新塘村正從“墊底”大村踏上“逆襲”之路。
康居工程讓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近年來,新塘村通過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將散亂、閒置、低效利用的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對村莊、田、林、水、路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景觀等多個方面的整治與改造,致力於讓居民住上安全、舒適、美觀的新居,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農家書屋、村級文化活動室(中老年活動室、婦女兒童活動室)健身廣場等一應俱全,村民通過“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諮詢、辦理各類事項;黨群服務中心、衞生室等功能完備、配套合理,整體簡潔大氣。成為全村公共活動服務中心……“硬設施”與“軟服務”相得益彰,村民們身居農村,卻享受着和城市居民一樣的舒適生活。
新時代文明實踐引領鄉風文明。按照貼近實際、突出特色的原則,新塘村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理論宣講&等,統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融入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基層黨建、網格治理、鄉村振興等元素,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理論宣講等多種功能,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各類宣講活動,傳播黨的聲音,讓群眾更好地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倡導文明新風,引導群眾摒棄不良習慣,培養文明行為。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呈現出黨風清、民風正、鄉風明的可喜局面。
鄉風文明“紅馬甲”遍地“開花”。該村根據群眾意願和需求,整合鄉村傳統文化資源,將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風建設,組建紅白理事志願服務隊、家風家教志願服務隊、文化志願服務隊等7支鄉村志願服務隊,開展“六進”宣講活動,用“鄉音”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新風尚。通過宣傳典型、培樹典型、學習典型,營造向好人學習的正面價值觀,引導村民堅定理想信念、文明守法、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開展尋最美、評最美、學最美活動,進一步提高村民文明意識、整體素質,凝聚了鄉村治理向心力,激發了鄉村振興新動能,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鄉風文明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張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