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以來,主城崇川努力辦好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實事——
“吃住行”配套升級 提升百姓幸福感
“吃住行”事關百姓民生,是影響百姓生活幸福的最直接因素。今年以來,崇川區以辦好民生實事項目為契機,大力度推進“吃住行”配套建設,以配套升級促進百姓幸福升溫。連日來,本報記者走進這些項目現場,實地感受那裏“火熱”的幸福。
11家社區食堂,暖胃又暖心
“給我來一份百葉卷、炒白菜!”“好嘞!”……
7月31日中午11時許,記者走進任港街道任港社區的社區食堂,發現各類菜品已經全部擺上了保溫&,陸續有居民進來用午餐。
記者注意到,這個食堂雖然面積只有150平方米,但客流卻源源不斷,還有不少父母帶着孩子一同過來就餐。“開業兩個月,每天客流200多人次。”該社區食堂運營方負責人薛全忠介紹。
讓社區食堂迅速得到居民認可的,不只是豐富的菜品,還有放心的食材、公道的價格、舒心的環境、暖心的服務。
記者看到,整個社區食堂乾淨清爽,空調開放,餐具都經過消毒櫃消毒。蔬菜2~5元一份,小葷4~6元一份,大葷8~12元一份。打菜窗上,還標注着特惠對象:一級殘疾人5折優惠,二級殘疾人、80周歲以上老人、低保戶8折優惠,退伍及現役軍人8.1折優惠。“我們是‘愛心食堂’,所以對於特殊人群有特別優惠。”薛全忠透露,尤其是一級殘疾人,不僅價格優惠,社區志願者還提供上門送餐服務,“目前共有12名一級殘疾人享受這樣的服務。”
去年以來,崇川區積極鼓勵街道社區開辦社區助餐點(即社區食堂)。今年,更是將其寫進了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各街道社區積極推進落實。
“今年以來建成8家,包括去年的3家,目前全區已有11家社區食堂,且各具特色。”崇川區民政局民政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山林介紹,任港社區主打“愛心牌”;南川園社區實現了“早中晚”全天候,解決了居民的一日三餐;南郊社區可提供聚餐服務……“到今年年底,還將陸續建成7家,確保每個街道至少建成一家社區食堂。”
7226套安置房,爭分奪秒趕工期
塔吊林立、車輛穿梭……7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幸福街道的幸福怡居南項目施工現場,工人有的忙着拆除腳手架,有的準備外墻真石漆塗料施工,爭分奪秒趕工期。
幸福怡居南項目是安置房工程,分兩個標段,是崇川區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於2023年5月開工,計劃2025年5月竣工,共有15幢住宅及一幢配套公共建築,總套數約614套,主要安置幸福街道秦西社區的拆遷居民。
安置房建設事關百姓民生。崇川區秉承“最好的布點、最優的設計、最高的質量”理念建設安置房。
“幸福怡居南項目的兩個標段都在有序推進中,其中二標段由中國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南通六建負責施工。”區建發集團項目負責人陳小飛介紹,項目在工程設計、施工質量以及綠化、配套工程品質等方面,都與商品房小區不相上下。
“今天上午5點就開工了,現在回空調房宿舍休息,下午接着幹。”來自安徽的建築工人黃成發説,“幹兩頭,歇中間”,公司處處為工人考慮,大家手裏活也幹得更起勁。據悉,高溫“炙烤模式”開啟後,項目採取“錯時施工”,合理安排工程量,將施工時間調整為上午5:00或5:30至10:00,下午2:30或3:00至6:00。同時配足防暑糖鹽水、鹽茶水等飲料,配齊清涼油、人丹、藿香正氣水等急救藥品,配好冷水、冰塊、毛巾等降溫用品。
為了快馬加鞭趕工期,施工單位增加人手,“原來只需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工程量,現在都配了兩到三個人。”陳小飛介紹,項目緊扣安置房竣工時間節點,倒排序時進展,“以項目二標段為例,通過增加人手,現在有220人在作業現場,確保工期按照節點有序建設。”
崇川區住建局房産科科長馬耿胤介紹,今年崇川區計劃竣工6個安置房項目,包括潤海花苑、興石花園、白龍湖綠苑、景潤花苑、百花馨苑、衡通嘉苑,住宅面積87萬平方米,提供房源7226套。目前,已竣工交付潤海花苑、興石花園(四期),提供房源3780套;百花馨苑已進入掃尾階段,力爭8月底實現交付,提供房源780套。白龍湖綠苑、景潤花苑、衡通嘉苑安置房項目正按照節點有序建設,確保年底實現竣工。
1萬多個充電口,護航安全出行
“增設充電棚後,我們充電更加方便、也更有安全感了,價格也不貴,差不多1塊錢就能充滿。”7月25日上午,家住秦灶街道融悅華庭小區的居民王淑萍買菜回家,將電動自行車停到了附近剛啟用的充電棚,通過掃描棚內充電設備上的二維碼,開啟了蓄電之旅。
解決好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既事關百姓出行,又事關生命財産安全。今年以來,崇川區投入1300余萬元,通過初步摸排,按照1:0.4~0.5的比例,啟動全區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
融悅華庭為2015年交付的安置小區,共有25幢3000多戶。此前,雖然小區有地下非機動車停車庫,地面也新建了部分室外充電棚,但仍存在較大缺口,飛線充電、樓道停車現象頻發。尤其是位於最北側的9號樓、17號樓、25號樓,都是33層的高層住宅,住戶多,“對應的充電設施遠遠不夠”。
今年,根據區裏的集中充電設施建設方案,經物業摸排,報社區、街道、區住建局,又在這三幢樓的後面新增了3組車棚式充電設施,共計60多個充電口。
記者看到,9號樓北側靠近外部圍墻處,一組不銹鋼充電棚筆直地矗立着。充電棚的背板上,充電使用説明一目了然。充電棚的兩端,分別配備了滅火毯、滅火器以及監控攝像頭,不少車子正在充電中。
集中充電設施建完並非一勞永逸。崇川區還&&了充電設備投放單位,根據省裏相關規定,就電費計價進行統一約定,提高充電設施的使用率,使其便民、利民更惠民。同時,要求投放單位加強充電設備日常巡檢,確保使用安全;街道、社區、物業強化日常宣傳引導,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車棚式充電設施652組、合計5841個充電口,簡易充電設施5787個充電口,共計完成11628個充電口建設,全年任務全部完成。”崇川區住建局副局長陳婷婷介紹,接下來將結合全鏈條整治,對住宅小區原來既有的充電棚開展“回頭看”,對不符合消防要求的落實整改。(陳靜 苗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