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南京市溧水區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區,農業資源稟賦突出。近年來,溧水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持續推進富民增收,在2023年度江蘇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獲縣(市、涉農區)第一等次首位,至此已連續四年獲全省綜合第一等次。近期我們發布系列解讀稿件,展現溧水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引領鄉村振興的新面貌。
壯大鄉村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溧水持續引進和培育“新農人”,讓年輕人願意來、留得住、能發展,同時發揮“頭雁”聯農帶農作用,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帶動全區富民增收,打開鄉村振興新局面。
2013年,偶然的機會,一位叫吳中平的年輕人接觸到溧水草莓。起初,吳中平創立的南京金色莊園農産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色莊園”)只做水果貿易,2017年,基於溧水草莓的種質優勢,他開始在溧水自建基地,從運輸端轉向種植端。從一期1300畝基地起步,時至今日,金色莊園已自建標準化設施草莓基地8000畝,另有訂單合作基地30000畝。
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産業。吳中平作為“新農人”的典型代表,其創立的金色莊園已成為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市級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目前,金色莊園佔據了山姆三分之一、百果園三分之二、開市客冬季草莓百分之百的市場。在金色莊園的示範引領下,溧水草莓實現了從種苗培育,到集中種植、商品化處理、保鮮運輸、銷售、深加工的全産業鏈模式,大大提升了溧水草莓的知名度,實現“小草莓大産業”。

(金色莊園董事長吳中平對設施草莓種植進行技術指導)
據了解,近年來,溧水聚焦“新農人”招引,在南京較早推出農業農村人才購房補貼,&&《溧水區創新創業人才服務保障暫行辦法》,為農村創業創新提供政策支持。截至2023年12月,溧水累計發放青年大學生新農人學費補助127萬元;共有20人享受農業農村人才購房補助資金207萬元;累計撥付創業補貼資金246.8萬元。
不僅要能招引來“新農人”,還要讓他們“留得住”“能發展”。為此,溧水採取模式創新、創業孵化、産學研賦能等方式,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幹”“主動幹”“幹得好”。
以金色莊園為例,企業擁有正式員工150人,大學生佔比高達90%。“傳統種植模式叫地栽模式,農戶彎腰駝背,‘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我們採取高壟模式,農戶‘西裝革履’,不用彎腰了。種草莓變得沒有那麼辛苦,年輕人就願意幹。”吳中平説。
除了改進種植方式,金色莊園還創建“合夥人”模式,實現標準化種植,讓年輕人“主動幹”。“公司免費提供種植場地和特有的優質種苗,由我統一指導‘合夥人’們種植草莓。後期公司統一收購鮮果並銷售,最終收益和所有‘合夥人’直接分成,‘合夥人’不用承擔成本和銷售的風險,收入也很可觀。”金色莊園“合夥帶頭人”楊晶星説。目前,金色莊園合夥創業的“新農人”已超過30人,平均每位“合夥人”每畝凈收益18000元/季,最高者畝均凈收入超過26000元/季,自9月份草莓定植至次年4月份草莓季結束,人均凈收入可達15萬元。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扎根鄉村,溧水依託自身優勢産業,着力提升青年大學生、返鄉青年、年輕農民創業能力。例如,溧水奕同家庭農場在種植、繁育草莓的同時開展創業孵化,年均培訓周邊農戶500人次以上。溧水傅家邊大學生創業園,依託青鋒村300畝標準化草莓生産基地,吸引來自南京農業大學、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10多名青年大學生入駐創業。
與此同時,溧水還積極推動産學研賦能,提升“新農人”技能水平,讓他們“能成長”。一方面,主動對接高校,建設南農大、南林大、江南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9家知名涉農高校和科研院所基地,囊括南京市級以上的科研平台80余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200多名,累計承擔農業科技項目350多項,累計投入研發資金超10億元。另一方面,發揮“頭雁”新農人傳幫帶作用。返鄉創業的路曉華,不僅成立了蔬菜産業化聯合體,還與母校合作成立“華成蔬菜”企業班,制定創新管理培養機制,培養更多大學生“新農人”。
新理念帶動新發展。如今,溧水一批接過“擔子”的“農二代”,憑藉自身先進理念和多元化視角,為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新動能。95後海龜沈子傑就是典型代表,他從父親手中接過經營3年的南京普仁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後,採取“B2B”銷售模式,還自主研發了“一棚一碼”“一筐一碼”的全流程可追溯數字化經營平台,提升生産效率。目前,像這樣的“農二代”全區約有50名。(肖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