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鹽城亭湖區積極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立足區位優勢、特色優勢和生態優勢,堅持以農促旅、以旅興農、以文塑旅,着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多措並舉涵養鄉村文明,全力繪就“鄉村美、農民富、鄉風和”新圖景。

  繡花功夫繪就“鄉村美”底色

  走進黃尖鎮花川村新型農村社區,一條條道路乾淨筆直,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房前屋後花草蔥蘢。“我們對全村道路兩側、河坡、農田林網進行補綠栽綠,民居點綠化覆蓋率達35%。”黃尖鎮花川村黨委書記嚴文祥説,“我們還投資了550萬元,建設便民服務中心、居家養老中心、文體活動廣場等活動場地。”

  這是亭湖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亭湖區堅持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農民主體、協同發力,強化區、鎮、村“三級聯動”,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新興鎮三里村二組美麗庭院示範戶賈雲蘭的小院裏生機盎然,小池塘、涼棚等微景觀隨處可見,杜鵑、紫薇、常青藤等各種花木盆景錯落有致。“家裏收拾得清爽了,自己看上去也舒心。”賈雲蘭説。

  像這樣的美麗庭院,在亭湖比比皆是。亭湖區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庭院”建設、“文明家庭”評選等有機結合,激發群眾自主參與農村面貌改善,接續推進美麗鄉村連線成片、農村人居環境集中連片整治提升。2023年,黃尖鎮、鹽東鎮分別獲評省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鎮、鄉村振興示範鎮;曙陽村、花川村、洋橋村獲評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興農村、新建村獲評市級特色田園鄉村。

  特色産業提升“農民富”成色

  在鹽東鎮的江蘇洪斌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們在生産線上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忙碌着。“公司目前擁有4條智能化深加工生産線,主要産品有小米辣、蒜泥辣醬等10多種産品,最高可實現年加工辣椒2萬噸。”江蘇洪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洪建鋒説,公司建立起“企業+合作社(經紀人)+農戶”協作體系,帶動本地和周邊農戶發展辣椒種植,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除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羊角椒外,亭湖區還在鹽東鎮成立“鄒學校院士鹽東羊角椒産業研究院”“湖南農業大學科技小院”,設立“鹽東羊角椒專家工作室”,育成“鹽東一號”等羊角椒新優品種,認證“鹽東羊角椒”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全力打造區域特色農業全産業鏈。

  不僅如此,亭湖區還立足區域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放大“悅游在亭湖”品牌效應。“潮間帶自然藝術中心是我們繼國際油畫村後打造的又一‘靚麗’名片,隨着單向空間的入駐,潮間帶藝術村的業態更加多元、體驗更為豐富。”黃尖鎮相關負責人説,為全力放大“世界遺産地、與美共棲息”品牌形象,黃尖鎮在興農村建設“潮間帶藝術村”,全力打造集旅游、文創、研學、農業等為一體的産業基地。

  在亭湖區,“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農文旅産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2023年,全區休閒農業收入達4.98億元,同比增長34.27%。

  內外兼修彰顯“鄉風和”本色

  南洋鎮洋灣村黨群服務中心的“積分超市”內,村民陸續前來用積分卡兌換生活物品。“我們將‘積分超市’建設作為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抓手,鼓勵村民以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等具體行動獲得積分,同時廣泛開展各類評選活動,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文明建設積極性。”洋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孫兆林説。

  “小積分”推動“大文明”。近年來,亭湖區通過積分兌換制度,串聯起群眾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移風易俗“文明譜線”。在此基礎上,通過評選“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示範典型,持續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不斷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便倉鎮西團村,一場別開生面的納涼“村晚”暨幸福鄉村樂翻天文藝演出活動正在舉行,演出節目既有引人入勝的短劇故事,又有深受群眾喜愛的淮劇演出,現場觀眾陶醉其中。“我們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將文明新風‘吹’進大家心裏。”西團村黨總支副書記卞貴勇説。

  亭湖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載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全面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程度。同時,組織“新興之火”“東亭湖畔”“理響五星”等13支基層理論宣講隊,深入村居社區、企業園區等開展宣講,助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