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試點第三年,南京施肥定制服務已覆蓋15300畝農田 ——

  減用量優配比,農作物“吃”上“營養餐”

  當下正值水稻分蘗期。7月17日,在南京市六合區龍袍街道新橋社區,種田大戶顧乃榮和操作手使用無人機播撒肥料。

  “種田20多年,以前一畝田不管好壞,最少追肥20公斤。現在施肥,我們按照這個‘配方’來,能節省超過一半的肥料,這300畝最少能省下15000元成本。”顧乃榮邊説邊掏出口袋裏的“配方”,上面標有土壤的磷、鉀、鋅等含量,還給出一份包括配比、施用量等的施肥方案,“這是我家的方案,每家每戶還不一樣呢!”

  一個大戶一個施肥方案,這是南京2022年起在全省率先開展的個性化施肥定制服務,服務範圍包括沿江5公里的八卦洲、江寧、橋林、長蘆、龍袍街道的60名大戶,農作物種類包括水稻、小麥、蘆蒿、絲瓜和草莓等。南京市耕地質量保護站的專家化身“土地醫生”,先通過採樣進行土壤“體檢”,再提供個性化施肥方案,農戶按方採購、施用化肥,為作物提供“定制”的“營養餐”。

  土壤地力對農産品産量質量有直接影響。長期以來,為了提高土壤生産力,不少農民存在過量施用化肥、盲目施用的情況,不僅無法繼續增加産量,還造成農業面源污染。道理都懂,但去年第一次拿到配比表的時候,顧乃榮和其他農戶們都拉着專家們反復問:“太少了!這麼點化肥能長多少糧食?”

  化肥是農業生産成本中的大頭,佔主要生産成本的六成。但化肥施用不在量多,而在精準。耕地質量保護站出具的配比表,減的是使用量,加的是肥料配比的科學性。南京市耕地質量保護站研究員馬宏衛説,農民大多采購的是氮、磷、鉀各佔15%的配方化肥,但從實際檢測結果來看,施用此類化肥的土壤普遍存在磷鉀含量高、有機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用量少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馬宏衛建議將肥料的磷鉀含量減少一半,降低至8%左右,同時少量補充鋅元素,再適當增加有機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就像人吃飯講究葷素搭配,粗糧和精糧都要吃一樣,農作物要更加茁壯成長,也需要有機肥和化肥。”

  面對面,坐著談,第一年先試試看。豐收以後,顧乃榮的心終於踏實了。“以前撒多了真是浪費!現在減量以後,不僅成本低了、産量穩了,米的品質、口感更好,大米更好賣了。”試點之外,他還有300多畝地,今年也請教專家嘗試減量施肥。

  試點第三年,今年的個性化施肥定制服務覆蓋面積共15300畝,帶動更大範圍“減肥”,進一步撬動農民改變傳統施肥觀念。經跟蹤調查,種植大戶僅水稻這一季,化肥施用強度削減平均達31%,“減肥”效果顯著。土壤肥力也發生變化,産量穩中有升。據採樣檢測,2024年南京沿江5公里區域大戶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超過40克/千克,遠高於全市27克/千克的平均水平,耕地地力獲得明顯提升。

  農業綠色發展是生態綠色發展的基礎,南京市自2019年以來全面開展沿江5公里區域化肥、化學農藥“兩減”工作,目前市級財政資金已投入1.2億元,投入規模之大全省少有。2023年沿江5公里區域化肥、化學農藥施用量較2020年分別削減了21.9%、9.2%,帶動全市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