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靖江緊扣地方産業鏈布局職教“專業群”
政校企協同構建産教才融合新生態
7月3日,2024年靖江市“青匠聯賽”在江蘇省靖江中等專業學校實訓中心(靖江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啟動,重點面向全市骨幹企業、職業院校的青年技能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舞&,以賽促練、互學互鑒,推動更多優秀工匠青苗不斷涌現。
省人社廳公布的2024年江蘇省高技能人才重點項目評審結果顯示,靖江中專校實訓中心獲評省高技能人才專項公共實訓基地(智能製造方向)。值得一提的是,靖江中專校“凱飛航空製造現代學徒制培養”此前已獲評全省“十四五”職教對外合作交流重點建設項目。
靖江市委書記、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長平告訴記者,靖江近年來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與經濟發展互促共進,聯合英國韋斯頓學院建立航空産業人才培訓基地,培訓各類技能人才年均1萬人次以上,入列江蘇省職教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地區,並獲省政府督查激勵。目前,靖江職業教育正與行業企業、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産教才融合共贏的技術技能共同體,以跨界互動、融合創新共創美好未來。産教才融合是破解人才短缺問題的良方。靖江以建設泰州市“産教融合創新發展改革實驗區”為契機,率先進行改革破題,結合本土産業和職教高質量發展需求,縱深推進産教才融合走深走實,以新思路新舉措開闢産教才融合發展新賽道。
2023年二季度以來,靖江市全面啟動産教融合創新發展改革實驗區建設,由政府牽頭搭建市域産教聯合體和産教聯盟,着力破解制約産教才深度融合的體制和機制性障礙,舉全市之力構建産教才融合新樣態。靖江中專校與位於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青山控股不銹鋼深加工産業園、凱飛航空製造等企業共同發起成立靖江市産教聯合體,並攜手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和江蘇三江電器集團、華達汽車科技等企業,共同發起組建産教聯盟。該市還優先從政策層面入手,針對技能人才群體特別是專科類技能人才,率先實行條件認可擴面和政策覆蓋延伸。以人才生活補貼、租房補貼為例,靖江從原先最低面向本科生調整為最低面向大專生,每月補貼標準300元,連續發放36個月;還推行年薪認定制,跳過學歷門檻,對超過40萬元計稅薪酬的,比如頭部企業廠區車間主任、工藝總監等,生活補貼額度提升至每月1500元,租房補貼額度提升至每月1200元。
大力構建現代職教體系,靖江緊扣地方産業鏈布局職教專業群,設置先進製造、計算機信息、財經商貿、現代服務4大特色專業群。依託公共實訓中心,吸引優勢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建共享焊接、工業機器人等8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延伸職業教育辦學和賦能空間。同時,對標高端裝備、金屬材料、航空製造等靖江地標産業發展需求,相繼建成泰州市智能製造産業學院、靖江工匠學院等,並高標準完成工業機器人、汽車檢測與維修等職業體驗中心建設。
育人如育苗,園丁最重要。靖江市委人才辦聯合中專校、人社局、編辦等大力開展“引才入教”行動,面向社會各界選拔國家級技能大賽金獎選手擔任職業技能實訓教練。2021年,該市首批次引進至靖江中專校的焊接專業教練陸寅,是一名來自江陰的焊接工程師,曾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江蘇省“技術能手”稱號。作為靖江首個“引才入校”案例,陸寅正式入編。此後,陸寅先後為亞泰物流、大中電機等重點企業提供焊接技術服務和培訓,帶領團隊多次獲得省級大賽獎項。此外,靖江還支持職業學校公開招聘專業教師、高技能人才6人,高質量完成“省中職領航學校”建設任務,建成省級名師、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2個團隊入選省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對象。
如何創新培養模式,促進産教才融合精準適配?靖江市積極應對就業變革和地方産業創新升級的現實需求,與7家規模企業簽訂新型學徒制培訓協議,共同開發課程培養工匠人才。同時,實施“分段培養”“冠名辦班”等培養模式,已與吉凱恩航空技術、江蘇華達汽配等80余家本土優質企業建立穩定的培養、實習和就業合作關係,先後有40余家企業在靖江中專校設立冠名班。
位於靖江城南園區的江蘇恒義工業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産新能源汽車、商用車、工程機械零部件及部件總成的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與靖江中專校採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培養模式,共同培養50名中級數控車工,培訓周期兩年。校企雙方還通過合作冠名辦班模式,在靖江中專校機械工程系設立“恒義2020/2021班”,從2020年開始,先後接收180多名學生進行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迄今,靖江中專校已有80多名畢業生入職恒義公司。
靖江將持續堅持政校企協同發力,培育匯聚更多優秀人才,致力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的職業教育品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奮筆書寫産教才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精彩答卷。(顧介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