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宜興企業參與的兩項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科創宜興”高度不斷刷新
日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宜興企業參與的2項成果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級別的獎勵,在這最高規格的科技實力“角逐”中,“科創宜興”高度不斷刷新。
位於宜興經開區的江蘇集萃未來食品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由江南大學陳堅院士團隊領銜組建,努力實現關鍵技術的重點突破。此次江南大學牽頭,宜興這家研究院等單位參與完成的“食品生物製造工業菌種高效選育與優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未來食品技術研究所”,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其研究的前瞻性、戰略性需求導向。解決食物供給和質量、食品安全和營養等問題,合成生物技術加持的未來食品正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不久前,宜興提出構建未來産業“3+X”特色發展體系,合成生物被列為三大主賽道之一。以這家研究院為龍頭,眼下宜興經開區也在積極謀劃建設合成生物産業園。
集結大院大所,建好建強科創産業主陣地。從宜興市科技局了解到,目前宜興已與國內42家高校院所全面建立合作關係。在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度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宜興共有9個單位及個人榮獲相關獎項,創下歷史之最。“打造環保技術創新策源地”,宜興環科園科技局負責人&&,以南宜環保研究院、國合基地等為代表的一批科創&&為依託,正推動宜興環保産業不斷提檔升級。
“教授之鄉”宜興豐富的鄉賢資源,成為打造科創高地的一張“王牌”。宜興籍教授張衛華參與的“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近年來,張衛華始終關注支持家鄉發展,目前擔任位於宜興的江蘇銳成機械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術專家。近日,江蘇銳成機械成功交付了國家重大專項“龍泰工程”核心裝備——核高放處置坑開挖裝備的首&整機,填補了該領域的國際空白。此外,宜興鄉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一直心繫家鄉産業發展,不僅是宜興集成電路産業發展顧問,還在德融科技設立了院士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未來材料創制中心主任黃富強,在家鄉宜興創辦中科戰略新材研究院,目前正在推進長續航鋰電池正極材料、低成本新型儲能材料、全固態電池電解質等材料製備新方法。
人才高度決定城市高度。今年上半年,宜興舉辦了兩個“節”:國際科創英才節和愛才節,可見宜興對鄉賢等人才的重視程度。在省科技廳發布的2023年省級院士工作站建設項目名單,宜興市3家單位入選,數量位居全省縣級市第一。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全國科技大會為廣大企業更好發揮創新“主力軍”作用指明了方向。宜興擁有一批傳統特色産業,如電線電纜、水處理設備製造、工業陶瓷等,如何推動轉型升級?唯有創新一條路。據統計,宜興95%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與國內外相關高校院所進行合作,每年實施産學研及國際合作項目超200個。
江蘇中超航宇精鑄科技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項目“高溫合金整體液態精密成型技術”,此次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家企業是江蘇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成立的面向航空航天的大型精密成型製造企業。作為宜興電線電纜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中超與上交大合作,也是其探索轉型升級的路徑之一。江蘇精鑄面向航空航天的重大工程的需求,開展大型複雜薄壁高溫合金構件精密成型技術研發與産業化攻關。從江蘇精鑄此次獲獎也可以清晰地看出以新質生産力驅動傳統産業重塑的這一條傳統産業升級換代路線圖,而這樣的精彩故事在宜興正不斷上演。(胡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