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堅持以文化人以文富民——

  會“吹拉彈唱”,更會市場弄潮

  “大娘,請看手機鏡頭,先眨眼,再慢慢向左轉頭……”7月3日,在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真旺自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紅色代辦”服務站內,村民一組小組長王衝正耐心引導老人完成社保資格認證。

  今年4月,馬莊村在真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試點“紅色代辦”工作,村民小組長帶領“十必聯”志願者梳理出群眾反饋較多、辦理高頻的三大類27項具體服務事項,將其前移到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使之成為集便民諮詢、幫辦代辦、矛盾調解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點。“運行兩個多月來,共代辦群眾事項、化解鄰里矛盾20多件。”王衝説。

  發揮好鄉村“領頭雁”作用,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至關重要。30多年前,老書記孟慶喜力排眾議,組建起蘇北第一支農民銅管樂隊,邁出“文化立村”的鏗鏘腳步;如今,每週五的周末舞會讓農民跳起了“田野上的華爾茲”,每月1日舉行的升旗儀式讓全體村民齊聚一堂接受精神洗禮……“家家登&、人人參與”的濃厚文化氛圍逐漸形成。

  “井打深了有黃金,哪怕當初意志稍微薄弱一點、思想稍微動搖一點,就沒有今天的馬莊。”孟慶喜在回首馬莊村文化發展歷程時感慨萬千。多年來,面對外界質疑,馬莊村“頭雁”隊伍多次頂住壓力、排除干擾,在“黨建引領,文化立村”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馬莊村黨委書記毛飛告訴記者,近幾年,村黨委大力實施“一強三帶”工作法,精選有想法、活力旺、能力強的年輕人加入村工作隊伍,圍繞文化引領鄉村振興所面臨的難題開出一劑劑有效“處方”,成為促進鄉村內部重塑的重要推動力。

  “我來兌換積分,看看換點什麼呢?”“家裏醬油沒了,正好來換點調味品”……臨近中午,緊鄰馬莊村部的“百姓積分超市”熱鬧起來,村民們排起隊,憑藉“一卡通”裏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馬莊去年3月建起“百姓積分超市”,村民參加志願服務,均可以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在“百姓積分超市”換購生活用品。在積分制的激勵下,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參與到志願服務中。

  在馬莊村,“十星級文明戶”“優秀志願者”“身邊好榜樣”等獲得者會在年終表彰大會上登&領獎。王繼蓮是去年村裏的“十星級文明戶”,她感慨,當着台下鄉親們的面發表感言,瞬間感覺不一樣,堅定了要做更多好事的心。

  “無論是積分制還是年終表彰,都是為了讓村民有‘盼頭’,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村集體各項事務。”馬莊村黨委委員孟輝説。

  文化既是軟實力,更是生産力。在馬莊,文化建設不僅提振了村民精氣神,還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昔日,農民樂團有力提升了馬莊知名度,一大批工業企業慕名而來、投資興業;今日,馬莊以香包為代表的文化産業再次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纏線是縫香包的第一步,線要一根一根碼好,不同顏色的線可千萬不能亂。”香包文化大院裏,“繡娘”馬漢芹端坐在工作&前,耐心地為新手傳授縫製技藝。“距離中秋節還有些日子,但大的訂單源源不斷。”香包大院負責人孟洪永告訴記者,由於銷售勢頭好,村裏帶動了本村和周邊600余名村民就業增收。

  香包本是當地眾多傳統手工藝中的一項,近些年,馬莊村不斷創新,與行業領先的運營轉化公司合作,組建馬莊香包運營團隊,開通抖音電商&&,新開發功能性香包和特色文創産品80余類,把“小香包”做成了千萬元規模的“大産業”。

  馬莊還大力建設大地藝術、露營燒烤等全新游樂項目,其所在的潘安湖街道積極引進淮海經濟區首家沉浸式特色文旅街區——徐州之夜,形成集觀光、娛樂、研學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産業。

  農民樂團吹了36年,周末舞會跳了31年,元宵燈會辦了37屆……在毛飛看來,鄉村文化振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定力、推動文化創新,才能取得“以文化人、以文富民”的良好成效。正是如此,馬莊人不僅學會了吹拉彈唱,而且學會了市場弄潮,不斷推出馬莊文化“升級版”,煥發文化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張濤 張文東 孫娜 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