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配送新運力更多釋放 應用新場景更加多元
上天入地!快遞物流加碼升級新賽道
6月26日中午,在三陽廣場地鐵站6號口處,來無錫游玩的泰州大學生小葉看到了華東地區首個地鐵快遞櫃,掃碼後他將購買的無錫特産下單郵寄回家,順手還把行李箱寄存了;與此同時,一架來自廈門的班機落地無錫碩放機場,機上攜帶的快遞經打包後發往火車站順豐網點,再由無人快遞車接駁派送至各營業點……
當下,各類零售新場景、新需求層出不窮。隨着無人機、無人車、智能快遞櫃等大規模投放,作為全省無人配送示範區的無錫,城市配送網絡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快遞“上天入地”,照進了現實。
空間向地下拓展
城市快遞釋放新運力
在無錫地鐵車廂裏,不僅有乘客同行,還可能有別人寄運的快遞。
在擁有逾700萬常住人口的無錫,每天快遞投遞量約380萬件,物流配送的視角開始“向下看”。
2023年11月,長三角地區首條“空鐵軌聯運”物流示範線在無錫正式投運,實現郵件、快件上地鐵。相較於傳統的地面物流方式,地下物流系統運輸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100公里,運送能力可提高3—5倍,同時運輸成本可降低30%以上。投運半年多以來,累計已有超過4萬件郵件和快件通過地鐵送到市民手中。
用地鐵送快遞有多快?今年5月以來,無錫順豐開通航空件地鐵專線,將當日航空件由專人直送至機場地鐵站,對比原有的發運模式時效提升半個工作日。
用地鐵送快遞可以有多節省?最新開通的錫澄S1專線地鐵郵路,每天中午郵政小哥帶運中藥及其他同城郵件,由民豐地鐵站進站搭乘地鐵,於12:50前運送至青陽地鐵站,郵路返程還會帶運江陰至無錫的同城郵件。一天能減少50公里左右車程,每月減少車輛運行成本0.2萬元。
快遞物流和軌道交通兩個系統在處理好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深度耦合,對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水平的提升,衍生出更多新的應用場景。
三陽廣場站、盛岸站等站點成為華東地區首批可提供自助快遞服務的地鐵站。在黃綠色的豐巢櫃前,使用者只需掃描屏幕上的寄件二維碼即可下單。櫃子同時兼具24小時存包服務,大中小3種規格的存儲空間滿足背包、購物袋、行李箱等不同存放需求(如圖)。自助快遞櫃後期將增設無錫東站、碩放機場和惠山古鎮站等點位,“地下快遞設施可持續、批量化的應用,説明基於地鐵軌道系統進行的地下物流,已從理論層面的‘走得通’到了應用層面的‘運起來’。”市郵政管理局人士介紹。
包裹“坐”上無人車
“最後100米”體驗感不斷提升
目光再轉向“地面”。
作為全國首個智能車全域測試城市,無錫已有近1200公里智能網聯道路實現全域有條件自動駕駛開放。在街頭,時尚的智能駕駛巴士已不稀奇,快遞包裹也是“坐”着專屬無人車而來。
2022年,京東在無錫布局第一個無人車營業網點,無人快遞車能獨立上路、識別紅綠燈以及避讓車輛。在接駁路區,無人快遞車每天可為快遞員節省往返站點時間1.5個小時,無錫區域負責人統計,平均每年可為區域節省近百萬元的成本費用。
無人快遞車“短程接駁”的功能屬性,解決配送“最後一公里”, 迅速打開了在快遞物流中的應用市場。目前,無錫無人快遞車運行36條線路、涵蓋15個網點。不到一年的時間,新石器與順豐合作落地的無人車已經更新至二代,裝載空間達3立方米,滿電續航100公里,單日單&配送快遞可超500件。
當快遞送得越來越多、送得越來越快時,送上門、夜間取件等成了提升物流服務質量的“新需求”。“菜鳥驛站”在無錫上線了近百家無人驛站,掃碼入站自取快遞,甚至在吃完夜宵後都能取件。快遞企業圍繞消費者的收貨體驗進行數字化升級,改善消費者全天候、全環節的取件體驗。
向天空要增量
低空經濟催生更多元應用場景
再將視角抬得更高些,無錫快遞業的增量還來源於天空。
6月初,順豐自主研發的豐翼無人機方舟150首次用於水蜜桃運輸,單&每天滿載量達5噸,當天發往全國各地的陽山水蜜桃約8000箱。而距此前無錫首次啟動無人機雙向對飛的快遞物流線路,僅過去兩個月。
20公里左右的路程,汽車線路需要1小時15分鐘車程,無人機運輸只需26分鐘,運輸時間縮短65%。同時,運輸成本將節省30%。發展空中物流,無錫既有充足的前置技術儲備,還有堅實的基礎條件支撐。宜興(丁蜀)低空經濟産業園、梁溪科技城低空産業園區、惠山航空航天産業園、濱湖南泉民用航空産業園、新吳空港航空航天産業園加快低空産業生態集聚,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産力新引擎。另一方面,無錫七大類55項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牽引,加速空中快遞的蓬勃發展。
目前,無錫有6條低空物流無人機快遞配送航線,江南大學成為全國首個“無人配送”示範高校,校園快遞末端服務從“最後一公里”縮短至“最後100米”。
根據《無錫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未來無錫將支持頭部物流配送企業開展涵蓋商務閃送、快件轉運等無人駕駛航空器物流配送業務,構建區域級低空物流網絡。這意味着,“天降快遞”有望成為商業應用最廣泛的場景之一,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等更多特定應用場景將惠及更多群體。(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