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優質科技項目觀摩活動在常州高新區進行,該區主要領導帶隊,在項目現場探索科技創新的源頭,從産業發展故事尋找發展的答案。

  發展新質生産力,常州高新區要當“尖子生”,其中,科技招商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抓手。常州高新區用好科技招商關鍵招,努力以高質量“三招三引”項目成果支撐高質量發展成效。

  建強隊伍,構建“大招商”格局

  進入6月,長三角合成生物産業創新園好消息不斷:今年以來,已簽約落戶13個相關産業項目,全區已集聚合成生物企業(項目)40家,佔全市總數的50%。成績的背後,離不開一支有戰鬥力的招商隊伍。

  長三角合成生物産業創新園所在的薛家鎮,今年重新組建常州生物醫藥孵化器有限公司,選優配強專業招商隊伍,打造高水平招商機制。“從全鎮選拔8名骨幹,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超過32歲,均有相關崗位經驗。”薛家鎮鎮長高翔介紹,以戰代訓、以訓促戰,通過每週召開項目招引例會、骨幹授課等形式,不斷錘煉團隊全方位招商技能。

  “去年參加中國工業發展大會時,我們主動向業內大咖推介常州生命健康産業園區,在此過程中結識了中合基因技術總監。”常州生物醫藥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波説,經研判,團隊立刻將其作為重點招引目標。從初識推介起,僅5個月,中合基因DNA合成裝備項目就落戶常州高新區。

  懂産業、知政策、能招商,常州高新區各板塊立足産業特色建強專班,“一把手”帶領團隊走出去,積極構建協同大招商格局。“不僅如此,區內一支由52人組成、覆蓋各板塊的專業化科技招商隊伍前不久已組建完畢。”常州高新區科技局招引中心主任金玉蓮介紹,科招工作以板塊為主,區裏做好項目和資源導入、人員培訓等工作,上下協同、全域發力。

  “龍頭”引領,科創企業“育苗成林”

  位於龍虎塘街道的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營業總收入已突破百億元,達102.9億元,同比增長58.21%,並成為行業內首家出貨量突破2000噸的企業。這家企業,當年便是由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引進到常州高新區的。

  “龍頭”帶動,全鏈起舞。常州高新區不斷創新“全員招引”思路,探索出更優、更快、更強的“打法”。聚和材料近年來同樣發揮“龍頭”作用,相繼孵化了宸光新材料、一特新材料、銀創電子、拓邦華創等多個優質項目,一批企業集聚在新能源産業鏈上,實現“多點開花”。

  眼下,總投資3.6億元的宸光綠色無極光學材料項目已進入驗收階段。作為一家專業研製光學鍍膜材料的企業,短短6年,宸光新材料已成長為常州市潛在獨角獸企業。今年一季度,宸光新材料的發貨量近3000噸,同比增長80%以上,出口範圍也進一步擴大至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新工廠投産在即,屆時,年産能將達到1.95萬噸,預計年産值可超8億元。”宸光(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牟勝學説。

  “龍頭企業利用自身産業鏈優勢,培養出一批供應鏈項目或技術創新項目,這些項目黏性強、易落戶、前景可觀,且多數會首選在龍頭企業所屬板塊落戶。”常州高新區科技局局長吳雪強説,充分挖掘板塊內具有創新因子的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建立自身優勢,密切跟進項目孵化,就能實現顆粒歸倉的效果。

  創新生態,硬核科創團隊接連落戶

  科技招商,重在引進手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高層次科技人才。人才來了,就有望把全球領先的前沿技術帶來,並創辦科技型企業。為此,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務成為重要抓手。

  三年內入選省“雙創”人才、五年內團隊入選省“雙創”團隊,清華大學博士孟力一直是高新區重點培育的人才。自創辦賽騰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來,孟力成功入選“龍城英才”計劃,贏得創業初期第一桶金。“我們的王牌産品高壓水泵,是聯合清華大學共同研製生産的,攻克了一系列涉及材料、工藝方面的難題,打破了一直以來依賴進口的局面。”孟力説。

  基金“破題”也成為科技招商的一項優選。

  走進精匠診斷技術(江蘇)有限公司,全自動血液分析流水線正在運作。這條流水線去年領到註冊證,銷售額節節攀升。作為一家初創型企業,精匠診斷專業從事臨床檢驗儀器和體外診斷試劑研發、生産和銷售。董事長楚建軍説,落戶之初,常州高新區科技人才基金旗下基金對精匠診斷進行首輪機構投資500萬元,同時帶投1500萬元,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精匠診斷已獲數千萬元融資。

  “政策+資本+服務”構建起常州高新區科技招商新生態,一個個“種子選手”“種子項目”接踵而至。今年第一批“龍城英才計劃”項目,常州高新區共有80多個項目在線申報,最終,75個項目參加答辯,數量和質量創新高。

  “科技招商不僅要拼資源、拼政策,更要拼服務、拼智慧。”吳雪強説,科技創新是引領産業強區的重要抓手,常州高新區通過精準“選”、精心“育”、精細“管”,把更多硬核科技的創新創業團隊引進來,為高質量發展貢獻創新動能。(吳燕翎 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