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獨角獸”上榜錫企數再創新高,平均估值領跑全省

  梯度培育,構築獨角獸“養成路徑”

  當人們在觀察獨角獸企業時,是在觀察什麼?是企業個體生長的迅猛,是城市産業集群的筋骨。而在當下的觀察,更指向一座城市新質生産力的“涌動”。

  近日,《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4》在重慶發布,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無錫市有5家企業上榜,數量再創新高,列全國第15位、全省第3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入選錫企中有3家為首次上榜企業,新增企業數全省居首,顯示出無錫培育高能級創新企業的不俗實力。

  不僅是這些進榜者。在無錫,正期待更多“獨角獸”的涌現。當目光看向更廣處,這座城市正以梯度培育的方式,構築着高價值高成長企業的“養成路徑”,不斷優化各類科創企業拔節生長的“豐沛土壤”。

  逆勢增長

  新晉“獨角獸”數量全省居首

  發布該年度報告的長城戰略諮詢是國內率先研究和發布“獨角獸”榜單的智庫機構,自2016年起已連續八年發布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及研究報告。對於“中國獨角獸”,業內有一套“硬標準”:首先是在中國註冊,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且成立時間不超過十年;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最近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超過(含)10億美元。

  根據這套標準,2023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共375家,江蘇省50家,其中無錫市5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分佈於39個賽道,集成電路、清潔能源、商業航天等前沿科技領域獨角獸企業數量佔比近七成,在新晉獨角獸企業中這一比例更高,超過八成。大模型、可控核聚變、GPU芯片、半導體材料、氫能、新型儲能、合成生物等領域正在加快涌現獨角獸企業。

  盛合晶微、中環領先、吉姆西半導體、華虹製造、錫産微芯……梳理本次上榜錫企名單,“集成電路”是它們同行的賽道。在半導體世界,無錫早已是一座“一線城市”。放眼全國,無錫是除上海以外,集成電路産業鏈最齊全的城市。從1986年成功生産出我國第一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到2023年全市集成電路規上産值突破2000億元,微觀世界的每一次量級進步,都鐫刻着這座城市在集成電路産業發展史上的突圍跋涉。如今,無錫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核心三業”總規模超140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集成電路已是我市名副其實的地標産業。

  不難發現,5家上榜企業均聚焦集成電路産業但又各具特色,從先進封裝技術到特色工藝晶圓代工,再到半導體再製造設備供應,體現出無錫在集成電路領域的深厚積澱和發展潛力。5家企業總估值達162.6億美元,平均估值32.5億美元,領跑全省,可見無錫市在高價值企業培育方面的獨特優勢。相比往年數據,近年來,受到全球經濟環境與行業發展的變革等因素影響,“中國獨角獸”與全球各地的獨角獸企業一樣,呈現增速放緩趨勢。在此背景下,錫企“獨角獸”逆勢上揚,全市5家上榜企業中,有3家是新晉“獨角獸”,

  技術開路

  “獨角獸”以高科技實現高成長

  高估值是“獨角獸”評選中的一條“硬杠杠”,首次上榜的錫産微芯成立於2019年,截至去年年末,估值已達34.2億美元。除了資本,企業更有對全球先進技術的追求。2022年,錫産微芯以22.3億美元並購安譜隆荷蘭有限公司,完成了當年全國最大的一筆半導體並購交易。錫産微芯也正是通過這樣的並購整合逐步打造了半導體IDM商業模式,成長為覆蓋“芯片設計—製造—封測—模組産品”全産業鏈生態的無錫集成電路核心企業之一。

  另一家新晉“獨角獸”華虹半導體製造無錫公司成立於2022年,由華虹半導體聯合華虹宏力、國家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大基金二期等聯合發起,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及12英寸晶圓的製造及銷售。這條12英寸産線不僅是國內領先的12英寸特色工藝生産線,也是全球第一條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産線。憑藉深厚的背景和技術積澱,以及強大的融資能力,華虹製造走出了一條獨角獸“速成”之路。

  對研發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是一家科技型企業成長為“獨角獸”的必由之路。相比榜單上其他企業,錫山區新晉上榜的吉姆西半導體“奔跑速度”或許不算快,但卻是憑藉自主研發成功轉型、在高科技賽道上一路爬升的典型代表。成立於2014年的吉姆西原本只是一家從事二手設備翻新和備品備件維修服務的企業,2015年,公司開始生産自主品牌研磨液和化學品供液系統;2018年啟動研發製造自主品牌新設備;到了2022年,更是大手筆置地打造半導體高端設備研發製造基地。近幾年,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本土化工程師團隊不斷創新,逐步實現了半導體設備和原材料的國産化。目前,擁有60多項授權知識産權的吉姆西,主要設備已實現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全晶圓尺寸覆蓋。公司還設有2個省級技術中心,同時與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無錫太湖學院等高校保持着良好的産學研合作關係。

  梯度培育

  厚植高價值科技企業成長土壤

  獨角獸企業所具有的高成長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科技型獨角獸企業是典型的技術和人才密集型企業,對優質生産要素吸附力強。它們引領技術變革、質量變革和消費變革,是新質生産力的微觀載體之一。”市科技局高新處相關負責人認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就需要更多科技型獨角獸企業持續涌現,培育科技“獨角獸”茁壯成長,是促進新經濟、釋放新動能、構築未來發展新優勢的一條高效路徑。

  城市是企業成長的厚土,“獨角獸”的發展離不開所在城市的“托舉”。擁有1500多家“雛鷹”“瞪羚”“準獨角獸”,無錫高新區市級培育庫入庫的“三類企業”總數全市第一,本次不負所望地産生了兩家新晉“獨角獸”。助力科技企業拔節生長,高新區構築起全方位服務體系,圍繞科技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高新區構建完善從“雛鷹企業—瞪羚企業—(準、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的梯度培育模式。對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在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研發機構、科技金融、知識産權、國際合作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同時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本注入。

  “區裏研究制定了《關於科技企業精準培育的實施辦法》等政策,對首次通過市級以上認定的準獨角獸及潛在獨角獸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同時給予研發投入獎勵,年度最高可達200萬元。”高新區科技局相關人員介紹,除了給予資金獎勵支持,高新區還積極引導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創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已推動奧特維、微導納米、日聯科技等8家獨角獸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5115家、2993家、262家,這是無錫市雛鷹、瞪羚、準獨角獸三類企業最近一次累計入庫培育數量統計,從中也能看出無錫“三類企業”迭代成長的清晰曲線。近年來,無錫市不斷完善科技企業的分類扶持和靶向培育機制,市級財政每年通過“撥改轉”專項轉移支付方式下達獎勵資金,各地區同步配套相應資金,對評價遴選的“三類企業”按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分檔給予獎勵,拿出實實在在的支持。無錫已逐漸形成適合各類科技企業發展的創新生態,成為全國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爆發最為活躍的城市之一。(朱冬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