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助力農忙夏種、“公園+”構建舒適生活、“文旅+”打造美麗鄉村……近年來,蘇州高新區通安鎮盤活區域資源,探索並踐行“多元+”,為鄉村振興賦能。
6月的通安現代農業園內一派繁忙景象,6&高速插秧機有條不紊地開展水稻機插秧工作。農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園內種植水稻620畝,每台高速插秧機每天可插秧40畝,不用3天時間,插秧工作就能全部完成。運用農業機械快速、高效地完成夏種任務,是通安鎮“智能+”農業的一個縮影。

目前,通安現代農業園已建成高標準農田智能化系統,通過空(遙感衛星數據應用)、天(無人機應用)、地(物聯感知設備)三位一體,可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實時動態感知生産情況,從而解放人力。此外,通安鎮不少種植戶開始嘗試農業生産智能配套産品。通安鎮楊巷水稻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朱小東今年採購了北斗自動導航駕駛系統,通過與現有設備銜接,能在作業時做到無人駕駛。
水稻田裏插秧忙,通安鎮真山公園內的親子農耕實踐活動熱火朝天。“孩子們現場體驗插秧,了解農業知識,真切感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家長李女士為活動點讚。真山公園是通安鎮探索“公園+”概念為居民構建舒適便利生活的生動注腳。
真山公園位於居民區,佔地面積16.7萬平方米,由濱水休閒區、田園山林區、田園濕地區等組成。一條紅色長椅貫穿園區,長椅周邊建成集漫步、觀光、休憩、科普教育等於一體的功能體驗帶。這兩年,公園還在不破壞景觀植被的前提下,增設兒童健身場、籠式足球場、健身路徑等體育設施,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通安鎮還打造了多個口袋公園,如位於西塘路與同心路交叉口的同心園,佔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利用原地塊綠量資源,保留樹林,鋪設健身步道,為居民提供健身漫步空間。該口袋公園榮獲2023年度蘇州市“園林杯”最美口袋公園稱號。
眼下的通安鎮樹山村正是楊梅上市季,一到周末便游人如織。進村的游客會發現,除了採摘外,在樹山村還能看到全國名家中國畫作品展覽。
近年來,在“樹山三寶”——楊梅、雲泉茶、翠冠梨帶動下,樹山村加快農文旅融合,打造美麗鄉村。該村圍繞“藝術溫暖鄉村,文化引領生活”主題實施藝術家駐村計劃,已邀請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駐村進行采風和創作。此外,江南網絡文學創作基地、新華書店、蘇州圖書館、音樂會客廳、和美鄉村學院……一個個文藝機構的進駐和建設,讓樹山村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
通安鎮黨委書記徐立&&,接下來該鎮將持續通過“多元+”賦能鄉村振興,打造強村經濟、現代農業、城鄉融合為一體的多元典範。(張淑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