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殆是前緣——蘇東坡真跡《陽羨帖》宜興特展”開幕式舉行。即日起至8月31日,市民們就能在宜興市博物館一睹《陽羨帖》真容,與“全民偶像”蘇東坡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此次《陽羨帖》真跡的“回歸”展出,不僅是蘇東坡與宜興市民跨越近千年的再次相逢,更是對宜興打造“蘇東坡第二故鄉”城市形象的有力推動。

  蘇東坡與宜興之間的歷史淵源深遠而獨特,從他出生到終老的六十六年裏,與這片千里之外的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宜興,作為東坡每次貶謫後選擇的“療愈”之地,不僅成了他買田置宅、安度晚年的夢想之地,更是他詩文中屢屢明言的期望歸老的故里。他在一百八十余篇詩文裏,提及了宜興山水人物和風土人情,使宜興成為了他不折不扣的“第二故鄉”。

  《陽羨帖》,是蘇軾寫給友人的信札,內容很短,只有68字。據旅順博物館館長王振芬介紹,《陽羨帖》是旅順博物館的一級藏品。先後經歷元代、明代、清代的多位收藏家收藏,後入藏清宮,帖上的69枚印章見證了這件作品的收藏印跡。民國初年流傳到長春,1963年入藏旅順博物館。

  展覽以《陽羨帖》為核心,深入剖析其人文、藝術、收藏等方面的價值,同時用宜興現存蘇軾題詞或相關碑拓、古籍、書畫等進行輔助展示。從“吾來陽羨——蘇軾與宜興的情緣”“買田陽羨——傳世名作《陽羨帖》”“心安陽羨——蘇軾的宜興足跡”三個章節,講述蘇軾為何喜歡宜興、怎樣來宜興以及在宜興發生的故事、留下的歷史遺存。例如講到東坡對宜興的眷戀,展示了他的《楚頌帖》,“逝將歸老,殆是前緣”這一句也明確表達了蘇東坡希望在陽羨安度晚年的願望。

  此次展覽有很多特色,在預熱階段就將流傳最廣的10個小典故拍攝成“童話東坡”短視頻,並以二維碼的方式嵌入展陳,方便觀眾掃碼觀看。“為了給參觀者提供趣味的互動,還選了50枚《陽羨帖》中的印章進行了1:1的復刻,其中包括沈周、乾隆皇帝、嘉慶皇帝等的珍貴印章。”宜興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捐帶造橋”“竹符調水”“東坡提梁壺”蘇軾與宜興的這些故事流傳已廣。追尋蘇東坡足跡,將東坡文化進行創新性轉化,此次,宜興還打造了東坡文化旅游&&,發布了東坡行旅圖,將東坡書院、東坡海棠園、善卷洞等歷史遺跡、景點等相串聯,打造極具宜興特色的東坡游線路。(蔣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