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自古蘊含崇德向善的人文基因。大力弘揚慈善文化,近日無錫慈善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通過全面回顧和展示無錫慈善事業發展歷程,以及多元的互動形式,積極引導大眾樹立慈善意識、參與慈善活動,推動社會向上向善力量蓬勃發展。

  無錫慈善博物館位於錫山區蕩口古鎮中部,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果育鴻模小學舊址的一側,佔地面積約8859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7041平方米。

(圖為無錫慈善博物館外觀,攝影邵丹)

  蕩口古鎮是“江南第一義莊”——華氏義莊的所在地。果育鴻模小學則是華氏族人華鴻模在華氏義莊“耕余書屋”的舊址上捐資創辦的蕩口第一座新式學堂。“正是因為蕩口古鎮獨特的‘義莊文化’,以及果育鴻模小學的公益辦學模式,無錫慈善博物館才落地於此。” 無錫慈善博物館相關負責人&&。

  博物館共有三層建築,外形設計取“上善若水,滴水之恩”之意,表達着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慈善理念。館內一層、二層為基本陳列展和專題展,基本陳列展以“永錫不匱——無錫慈善的傳承與創新”為題,全方位展示無錫古代慈善歷史文化和近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歷程;專題展廳“文教春秋”和“薪火鴻模”則聚焦體現教育與慈善的交融。

(圖為游客觀賞展品,攝影邵丹)

  地下一層臨時展廳在開館期間開設了“慈·善——從手到心的給予”主題展,集聚國內多家知名博物館的110件珍貴展品,其中包括36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

  同時,博物館還設置了公共空間,供游客休憩、選購文創産品,端午期間策劃了古禮表演、詩詞主題NPC巡游、端午主題民俗體驗、香囊、主題親子研學等活動,讓更多的人進一步了解慈善文化;上線運營“錫善雲城”數字&&,以3D數字空間為基礎,構建“1+N”的展示體系,將無錫92處慈善遺存以無錫慈善地圖的形式展現在虛擬世界,讓游客在線上“一站式”參訪,沉浸式感受慈善魅力。

  據介紹,為充實館藏內容、豐富藏品形態,在籌建階段,博物館曾面向全國徵集與無錫慈善相關的古籍、文獻、報刊,以及反映無錫慈善思想交流、提供慈善援助的書籍、照片、影視資料和實物等。目前博物館已成為集慈善文化展示窗口、先進慈善理念教育課堂、慈善名企名人交流&&、公益慈善事業活動陣地和慈善學術理論研究基地於一體的綜合性&&。(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