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向海圖強是關鍵增量。近日,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南通召開,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作為南黃海之濱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通州灣示範區是南通向海圖強的開發前沿,既有出江入海的通道優勢,也有緊鄰上海的窗口優勢,還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賦予通州灣上海北向沿海發展廊道上的“戰略功能節點”定位。

(通州灣示範區區位)
今年一季度,通州灣示範區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高於南通1.8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3%,增幅南通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2%,增幅南通第一。
推進江蘇海洋強省建設,要強化樞紐海港、海洋城市兩大支撐,完善沿海港口功能布局,凸顯海洋城市特色。
江港強、海港弱的交通短板是困擾江蘇多年的問題。建設優良的深水港是通州灣的立區之本和核心競爭力所在,有望彌補江蘇核心港口缺失的短板。2022年1月,交通運輸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南通港總體規劃(2035年)》,通州灣主體港區規劃岸線37.3公里,可建設116個20萬噸級及以下各類泊位。

(通州灣示範區航拍圖)
當前,通州灣新出海口主港區首座碼頭、也是南通建港以來等級最高的深水碼頭——南通港通州灣港區三港池1#-3#碼頭施工任務已接近尾聲。該工程水工結構按照20萬噸級設計建造,可滿足1艘20萬噸級和2艘5萬噸級散貨船同時停靠要求,設計年通過能力2810萬噸,可更好滿足周邊臨港産業大宗運輸需求,有力完善通州灣新出海口港口功能布局。
通州灣還有着江海聯運的獨特優勢。去年,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批復同意,成為江蘇首個、全國第二個獲批的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
5月28日,首艘裝載鋼材的內河船經由東灶港閘順利靠泊通州灣三夾沙西港池華騰碼頭。與通過沿海水域經長江口至長江相比,在航程上可以節省約68%。且內河直達水水接卸模式與內河轉運區中轉模式相比,減少一次裝卸和一次駁運,運輸成本可節省約30%。
內河到港口、鐵路到貨場、公路通碼頭、港口通大洋,四通八達的交通極大降低了要素流成本,為長江經濟帶企業出海開闢新通道。
推進江蘇海洋強省建設,要聚焦海洋科技、海洋産業兩個關鍵,統籌臨海近海資源利用和深海遠洋開發,因地制宜發展海洋新質生産力。
臨港型高端裝備製造業,是現代化海洋産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灣區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通州灣示範區早在開發建設之初就啟動三夾沙的圍墾作業,並規劃建設高端裝備臨港産業園,岸線總長9.4公里,可建設37個5萬噸級及以下臨港産業配套泊位,泊位後方就是臨港産業用地。“這種前港區、後廠區的規劃布局,可以使大塊頭的産品直接運輸出海,這樣的資源,放眼整個長三角都不多見,成為臨港産業招大引強的最大優勢。”通州灣示範區招商負責人説。
十億級、百億級重大産業項目紛紛在此搶灘落戶,岸線資源優勢正變為産業集聚勝勢。據統計,目前,産業園已簽約落戶包括央企、上市公司、行業頭部企業在內的22個重特大項目,總投資394.9億元,涵蓋船舶及海工裝備、新能源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光伏玻璃及組件、金屬新材料等大進大出、船進船出的臨港型製造産業領域,全部達産後預計年産值約500億元,在向海圖強的賽道上形成更多海洋元素鮮明的新質生産力。
盾構機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是穿江越海實施特大斷面隧道施工不可或缺的“國之重器”。今年上半年,在通州灣示範區中國鐵建大盾構基地,已累計有10&盾構機出廠,年産值25.5億元。“我們的産品都是巨無霸,通過海運,可以低成本、更安全地運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市場。”中鐵十四局集團裝備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東升説。
今年1-3月,通州灣示範區船舶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拉動規上工業産值增長9個百分點。眼下,中鐵四局通州灣智能製造生産基地項目、藍水海工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華達高性能金屬裝飾板生産項目、景通裝備製造項目、海洋特種船舶研發製造及海上風電運維服務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都在鉚足勁地建設中。
推進江蘇海洋強省建設,要突出對外開放、區域聯動雙輪驅動,縱深推進南北産業協作、創新協同,建設先進優質生産要素聚集地。
近年來,通州灣示範區圍繞“五園一城一基地”空間布局,主動參與謀劃共建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區,打造通州灣石化雙循環基地,規劃建設海灣地區國家(中東)原油離岸基地、通州灣大宗商品儲運基地,通過“基地+拓展區”“總部+協同中心”“飛地孵化”“離岸創新”等模式深化跨區域合作,助力全市打造上海大都市圈“1+8”北向支點,成為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功能疏解、策應上海大都市圈建設的重要配套區。
當前,總投資近500億元的中石油藍海新材料項目即將開工,一期利用沿海煉化項目的乙烷、液化氣等輕烴資源,布局高端特色新材料項目。到2035年,形成汽車輕量化材料、特種橡膠及彈性體、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等特色産品集群。並適時啟動煉化一體化等原料配套項目,加快建成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産品高端、結構合理、綠色低碳的江蘇沿海千億級綠色石化新材料産業集群。
為積極融入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區,通州灣示範區主動策應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強與上海、蘇南等地重點園區對接合作,圍繞海工裝備、石化新材料、現代紡織等主導産業,努力構建“上海蘇南研發、通州灣製造”鏈條。今年3月6日,通州灣示範區(上海)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合作交流會成功舉辦,上海及周邊地區企業家代表、行業專家、通州灣籍在滬精英等百餘位嘉賓齊聚,總投資約160億元的15個項目集中簽約落戶示範區。
此外,與上海臨港科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南通市天使母基金、東久新宜集團共同組建總規模2億元的南通臨港東久先進科技股權投資基金,近三年與在滬高校開展産學研合作11項,佔所有産學研項目合作的21%。
通州灣示範區黨工委書記陸忠華&&,今後,示範區將全力以赴抓實項目、培優産業、做大總量,以一個個活力迸發的“新增長點”為南通勇挑大梁貢獻更多增量份額,助力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沈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