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向雲端,飛向“藍天賽道”

  “航空+製造”為特色,空港經開區打造臨空産業集群

  天氣漸熱,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同樣一派火熱,智能化設備正高速運轉着,一片片閃着銀光的航空發動機葉片從自動化生産線上下來,它們將被發往法國巴黎,安裝到國際最先進的Leap發動機上,助推空客320、波音737等大型客機安全飛行。更令人興奮的消息傳來:本月底,投資10億元的航亞科技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三期項目之子項目即將竣工投産,這意味着企業的産能又將上一個新&階:預計三期項目全面建成達産後,年産新增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葉片120萬片、機匣等結構件3000個、渦輪盤等轉動件3000個的組件生産能力,年新增銷售額可達20億元。

  與航亞科技相隔不到千米,是落戶僅2年的無錫乘風航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一家專注於“兩機”熱端關鍵部件加工和先進製造工藝研究的初創型企業。別看企業年輕,技術卻很硬核,攻克了航空製造領域高端核心設備的研發製造難關,比如實現了氣相沉積設備、五軸激光設備等100%國産化。記者在企業車間看到,一台航空發動機的燃燒室上,密密麻麻分佈着成千上萬個小孔,這是飛機發動機點火狀態下保護燃燒室的氣膜孔,“我們不僅能加工圓孔,還能加工Y型孔、貓耳孔等異型孔,甚至能在不同曲面上打孔,工藝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公司董事會秘書馬媛媛自豪地説。

  向雲端,無數次的試驗終於化為了令人振奮的“一飛沖天”,走進牧羽航空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工程師傅彪指着一台無人機興奮地説,這&最新研發生産的AT1300h油推電起混合動力載貨無人機剛剛試飛成功,已經有訂單在手了。牧羽航空二十年來持續拓展低空經濟領域,聚焦電動固定翼飛機、重型載荷eVTOL等低空航空器的結構設計、材料開發、工藝研究、産品研製及生産,具有強大工程製造能力,目前已自主先後研發出9款産品。

  蒼穹廣袤,高遠無盡,蘊藏着蓬勃的生機與夢想。航空航天産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是高端裝備製造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航亞、乘風、牧羽……在無錫空港經開區集聚有一大批重大項目、龍頭企業,它們錨定“藍天賽道”,助力臨空經濟蓄勢高飛,目前空港經開區航空航天産業鏈産值規模達到100億元。

  進擊新賽道底氣何在?“空港樞紐”是臨空經濟的核心,空港經開區位於蘇錫兩城幾何中心、坐擁無錫碩放機場,“空鐵水陸”交通齊備。更重要的是,這裡蘊藏着製造業的澎湃之勢,空港擁有企業18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超200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家,蓬勃發展的高端製造為空天産業賦能,“能夠為航空航天産業提供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加工設備,能夠滿足各類航空零部件的生産需求,不少企業還成功打入了商發、航發等國內大廠的供應體系。”空港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比如航亞科技的客戶已經覆蓋法國賽峰、英國羅羅、美國GE等全球主流航空發動機廠商,更成為中國航發集團成立後投資入股的一家發動機關鍵零部件戰略供應商。

  以“航空+製造”的臨空産業特色,空港經開區先後招引了乘風航空航空發動機熱端關鍵零部件製造、通流科技航空航天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同合碳航天材料科技預製體製造中心、樓藍科技航空發動機燃燒室單元先進零部件製造項目、鴻鵬動力渦槳航空發動機研製、尚實航空發動機無錫總部及産業化基地等一批重點産業項目,同時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進行産學研攻關,比如推動乘風航空與北航合作攻關兩機領域&&設計與倣真;無錫驕成與哈工程合作攻關航空複雜內腔結構零部件製造的超聲波增材製造技術;江蘇通流與哈工程合作發動機火焰筒薄壁件矯正控制技術等,集聚創新資源,孕育新質生産力。

  依託全國航空航天産業快速發展的“天時”,緊鄰無錫碩放機場以及高端製造業的“地利”,借力校地企全面合作的“人和”,築夢“空天”漸漸照進現實。打造臨空産業集群,空港目前正在爭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優化産城融合規劃布局。兩年前開園的無錫航空航天産業園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整機製造、航空材料及關鍵零部件、航空機載設備和系統、航空裝備為重點方向的航空産業,以微小衛星、商業航天運載器、衛星地面終端製造為重點方向的航天産業,同步發展以航空維修與技術支持、通航運行相關服務、北斗應用服務、航空物流、航材貿易和航空金融為重點方向的航空航天服務業。預計至2035年,園區産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楊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