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6月1日電(張本甫)5月29日,南通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並帶領媒體走訪重點企業,向公眾展示南通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未來産業發展方面的整體思路和規劃。南通市將以主城區作為未來産業主承載地,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按照“扎堆、集聚、連片”的原則,優先發展主控類與車規級IC、第三代半導體、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高端植介入器械、算力與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7個成長型未來産業。

  優先發展七個成長型未來産業

  南通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吳佳華&&,未來産業不是無根的“浮萍”,需要立足南通的産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南通市確定的七個成長型未來産業是:

  隨着汽車行業的智能化和電動化趨勢,車規級集成電路成為汽車控制系統的核心。南通市將重點發展主控類與車規級IC(集成電路)以滿足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對高性能集成電路的需求。

  碳化硅和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因其在高頻、高效率、耐高溫等方面的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於5G通信、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南通市將推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産業化。

  細胞和基因技術是生物醫藥領域的前沿科技,具有巨大的醫療應用潛力。南通市將支持相關技術的研究和臨床應用,推動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的發展。

  合成生物技術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通過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系統或重新設計現有生物系統來實現特定功能。南通市將探索合成生物技術在醫藥、農業、環保等領域的應用。

江蘇一影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CT設備

  高端醫療器械是醫療健康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介入治療和微創手術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南通市將發展高端植入介入器械,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醫療設備國産化率。

  算力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人工智能(AI)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技術。南通市將加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並推動AI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促進産業智能化升級。

  低空經濟涉及無人機、空中出租車等新興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應用前景。南通市將探索低空經濟的發展模式,推動相關法規的建立和産業的健康成長。

  “智庫+圖譜”助力七大産業

  智庫和産業圖譜共同構成了南通市未來産業發展的智力支持和戰略規劃工具,為南通市在新發展格局中重塑區域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智庫的運作主要圍繞:輔助政府決策。智庫提供專業的産業研究和分析,為政府在産業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理論、策略和方法支持;提供諮詢服務。智庫在産業布局方向、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提出政策建議和解決方案;人才儲備。智庫的成立和運作過程中,從全國各地吸引頂尖人才,為政府和企業儲備人才資源。

海門生原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

  産業圖譜則是南通市圍繞未來産業發展制定的一張戰略性“藏寶圖”,它包含了産業鏈全景圖、創新資源“熱力圖”、代表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信息。産業圖譜的作用和意義體現在:加強産業統籌布局。圖譜幫助全面了解未來産業基礎和布局,推動産業有序發展,實現優勢和特色的強化;推動産業集群化發展。通過産業地圖的編制,優先支持有産業基礎的板塊發展相關未來産業,打造特色優勢産業集群,提高産業集中度;推進精準招商和項目落地。産業圖譜集成了全國布局和資源信息,為招引相關項目提供指引,促進項目快速、精準落地。

  推進與上海未來産業跨區域協同

  競逐未來産業“新賽道”離不開區域的同頻共振,南通將以共建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區為契機,推進與上海未來産業的跨區域協同。南通主動融入建設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區的戰略規劃中,借力上海的創新資源和人才優勢,推動與上海未來産業的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形成“1+1>2”的聚合效應,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産業發展集群。

  海門區副區長張文錦&&,海門區成立了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跨江融合發展領導組”,確保各項任務的順利實施。制訂了43條年度工作清單,圍繞交通共融、板塊共建、産業共興、科創共進、民生共享、政策共通等六大重點任務。海門區積極融入滬蘇“朋友圈”,通過黨政代表團考察、部門交流、幹部挂職等方式加強與上海嘉定、寶山、臨港新片區以及蘇州昆山、太倉等地的對接。在招引落地項目中,80%來自滬蘇兩地,特別是上海電氣、振江新能源等重特大項目的落地,對海門相關産業的延鏈補鏈強鏈發揮了重要作用。海門區還以科技創新作為對接滬蘇的“頭版頭條”,探索“基地+拓展區”等模式,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南通越亞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産品

  崇川區副區長徐煒介紹,崇川區電子信息(集成電路)産業鏈和生命健康産業鏈均實現了顯著增長,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産業鏈條完善:崇川區在電子信息(集成電路)和生命健康産業鏈上形成了完整的上中下游産業鏈,聚集了一批知名企業;産業創新加強:崇川區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例如通富微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人才和創新驅動:崇川區實施人才強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構建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四鏈”融合發展:崇川區加快推進科技招商,推動産才融合,強化金融支撐,促進了科技與産業的深度融合。

  産業發展離不開高校和人才的支撐

  南通大學作為本土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與城市未來布局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南通大學副校長華亮介紹,學校把人才培養與産業需求融合,以區域重點産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為牽引,共建了“通科微電子學院”“現代家紡産業學院”“阿里雲大數據學院”等一批産業學院,每年培養相關複合型人才本科生1500多人,博碩士研究生270多人。

  南京郵電大學南通研究院主攻半導體、低功耗高速通信集成電路及高密度心率監測等領域。自2019年起,該研究院承擔多項省科技項目並獲得重點研發項目支持,同時提供工業半導體設計培訓,推薦高層次人才與高校及多家頭部企業建立合作,促進産學研結合和技術成果轉化。

  江蘇一影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專注於智能化影像設備的開發,採用“+3D”“+機器人”“+AI”戰略規劃,將人工智能應用於醫療影像設備,提供數字化到智能化的術前-術中-術後整體解決方案。該公司與國內頂尖高校和醫院合作,推動新技術研發落地,申請了多項專利,推動了醫療器械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産品創新。

  長三角藥物高等研究院聯合長三角區域內外知名醫藥大學與院所,推進生物醫藥創新,培養高等藥學工程科研與技術類人才。通過産教融合推動了科技、教育、人才、基金、産業的高度融合,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教育的發展。

  海門生原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幹細胞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擁有達到GMP標準的實驗室,進行臨床級幹細胞製劑的製備、檢測和存儲。該公司在幹細胞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如運用自體骨髓幹細胞技術治療腦卒中,推動了生物醫藥産業的創新和發展。

  南通越亞半導體有限公司在射頻芯片封裝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五星封裝載板的量産,並在數字主芯片封裝領域實現自主研發與生産。通過創新技術提升了産品穩定性與散熱性能,增強了設計靈活性與精細度,推動了半導體産業鏈的自主安全可控。

修實生物的實驗室

  修實生物醫藥(南通)有限公司建立了基於合成生物學基因元件理性設計的蛋白質工程創新藥研發&&,顯著縮短了藥物研發周期,降低了生産成本。該公司在研發管線包括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臨床耐藥菌等重要治療領域,推動了生物醫藥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南通市這些重點企業通過不斷地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也為南通市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支撐,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