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逢“南通企業家日”,南通新老企業家代表相聚一堂,分享敢闖敢幹、拼搏奮鬥的故事——

  南通企業家:濤頭弄潮見豪情

  孟夏之季,萬物競秀,潮涌江海。

  5月23日,又逢“南通企業家日”。設立企業家日,是南通給予企業家的尊重,也是一座城市對企業家的最高禮遇。

  今年是南通設立企業家日的第九個年頭。當天,南通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聯合舉辦“潮涌江海千帆競 奮楫通商濤頭立”南通市民營企業家先進事跡宣講會,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搏擊風浪、勇立潮頭且扎根南通的企業家代表受邀參加。

  同頻共振 彼此成就

  南通是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工商基因鮮明、歷史積淀深厚、民營經濟繁榮。

  一百多年前,先賢張謇創辦大生紗廠立實業救國之志;新時代通商櫛風沐雨、朝乾夕惕,凝練了“強毅力行 通達天下”的通商精神。

  多年來,廣大通商矢志踐行先賢張謇實業報國的遠大理想,秉承通商精神,敢為敢幹競逐國內市場,敢闖敢試開拓海外市場,一針一線“織”出衣被天下的世界家紡中心,一磚一瓦“砌”出名揚四海的建築鐵軍,一舟一槳“駛”入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拉動全市六大重點産業集群産值突破萬億元大關,演繹出“江海潮涌、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一大批優秀企業家應運而生。自2016年南通市以法定形式將5月23日確定為“南通企業家日”,在全國率先形成尊重、支援企業家發展的制度性安排以來,全社會“重實業、重企業、重創新”的氛圍持續升溫。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通商大會、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在全社會營造親商重商愛商的濃厚氛圍;持續深化“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和“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重磅推出“萬事好通”南通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新66條,召開全市“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年”動員大會和全市現代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大會,進一步明確了“産業立市、制造強市”發展方向。

  每逢企業家日,南通都高光聚焦、濃墨重彩,激勵廣大企業家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歡迎更多扎根南通的民營企業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彼此成就。

  薪火相傳 接續奮鬥

  先賢張謇肇基,百萬通商傳承。

  年初,市委書記吳新明在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指出,“南通發展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特別是一大批創業者的潛心鑽研、接續奮鬥。”

  2018年6月8日,由自然資源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18年海洋日主場活動,發布“2017年度海洋人物”,中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薛濟萍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家。這一榮譽緣何頒給一個民營企業家?

  海底光纜是高科技産品,其設計、制造、施工的難度非同一般,對從未接觸過海纜的中天來説,轉型意味著巨大的挑戰。2004年10月29日,中天科技海纜公司宣告成立,至此,中天科技正式開啟海纜研發制造的新航程。

  “擁有世界海纜領域的話語權,對推進我國開發海洋經濟和加強海防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薛濟萍説,過去叫改行,後來叫轉型,現在叫跨界、換賽道,説法在變,不變的核心是創新。30多年來,創新始終是中天科技發展的底色,差異化創新讓中天科技“強鏈延鏈”、如虎添翼。

  劍指海外,做一流企業。為爭取我國在積體電路封測領域全球競爭中的話語權,企業家石明達為之奮鬥了56年。

  在石明達的故事中,一段話令大家印象深刻,“不搞技改是等死,搞技改是找死”,而他偏偏不信邪,堅持“找死也要搞!”就這樣,年封裝1500萬塊積體電路的生産線于1994年投産,獲得華晶、貝嶺等國內大廠青睞,投産當年就實現盈利。

  憑借過人的膽識和過硬的品控,石明達帶領的通富微電團隊,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發展裏程碑。説到中國晶片,年屆古稀的石明達淡然地表示,“不要怕,輕舟已過萬重山,‘中國芯’的故事會越來越精彩。”

  放眼江海大地,老一輩企業家依舊搏擊商海“正青春”,新一代創業者閃亮登場“立潮頭”。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董力源、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宏亮,都是南通民營企業家中響當當的“生力軍”。

  而立之年的董力源從揚子江畔來到大海之門,帶領團隊戰嚴寒、鬥酷暑、搏風浪,克服疫情影響,短短578天就在黃海之濱建起一座現代化綠色鋼鐵新城,創造了冶金史上的“中天奇跡”。而另一位商界“新生代”袁宏亮,則是去年中國南通江海英才創業周開幕式上吳新明分享的“外鄉海歸人才逐夢江海”故事主人公。他一個背包闖南通,深耕鋰電儲能這一國內空白領域斬獲世界大獎,積極參加聯合國援助項目,親自上陣安裝調試設備,為緬甸55個“無電村”送去光明和希望。

  砥礪奮進 傳承榮光

  砥礪奮進、不負韶華,一代又一代通商用實際行動詮釋“強毅力行 通達天下”。

  如何更好地傳承和踐行“通商精神”?通商總會執行會長、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衛國認為,首要一點是堅持實業興國,企業家要敏銳識別蘊藏在時代發展洪流中的新機遇,並正確把握住。“發展過程中,企業不光是做大,更重要的是做強,努力在細分賽道上做優做精,走好專精特新之路。”

  在美國生活了13年後,市青年民營企業家商會會長、江蘇綜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朦于3年前舉家回國。作為年輕一代的通商代表,他對通商精神的理解是“世界都在眼中,答案都在路上”。隨著消費的恩格爾係數發生變化,人們對剛需産品的需求越來越少,對于體驗式的産品的需求越來越多。要做一流企業不管你是面向消費者還是面向企業,歸根結底就是一定要比用戶更加了解用戶的潛在需求。

  當天亮相的年輕企業家,大多具有海外留學背景。董力源在英國留學6年,袁宏亮在歐洲留學工作10余年,楊朦在美國生活10余年,選擇回國創業的他們一致認為,我們的國家能夠培養出華為、字節跳動、比亞迪等世界級企業,相較西方絲毫不遜色。而且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國的制度優越性可見一斑。

  聆聽新老企業家的創業故事,驚嘆于老一輩企業家身上的拼勁、闖勁,年輕一代企業家的勤奮與擔當同樣讓大家嘖嘖稱讚。董力源表示,要以張謇先生為榜樣,積極傳承張謇企業家精神,“企業不能單純以盈利為目標,而應當站在國家層面去考慮,以創新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同時,還應當兼顧社會責任。”袁宏亮同樣認為,“衡量一個企業的價值,不是看市值,不是看營收和利潤,而是看這家企業為全世界多少人創造了價值。”“腳踏實地做企業,享受過程中的成長,同時不忘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楊朦説。

  歷經九載,歲月崢嶸。南通企業家日,承載了一代又一代張謇式優秀企業家的心血、汗水和榮光,也必將在南通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中不斷彰顯價值、綻放異彩。(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