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著力打造智慧財産權全鏈保護和服務體係,智慧財産權行政保護績效躍居全國前十——

  匯聚“知”力 逐“新”攀高

  智慧財産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代表一個地區創新能力、投資環境的重要“名片”。

  繼今年年初成功獲評國家智慧財産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獲批國家智慧財産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後,好消息再度傳來:南通智慧財産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躍升至全國第十,實現連續四年進位;在全省設區市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檢查考核中蟬聯“優秀等次”。

  實力決定位次。我市加快智慧財産權強市建設步伐,著力打造智慧財産權全鏈保護和服務體係,助力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增強對各類創新資源的吸引力和推動力,為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産力注入強勁動能。

  激勵催化,“知”撐科技創新

  形態既可以像紙,也可以像布,集防水透氣、阻菌防塵等優點于一身——這是江蘇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特種纖維材料“鯤綸”。目前,基于這種神奇材料開發的醫療級防護材料即將投放市場,江蘇青昀已提前進行專利布局,為創新産品織起“保護網”。

  “創新和智慧財産權,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江蘇青昀智慧財産權經理周兆雲介紹,公司的閃蒸産品在行業中處于領先位置,圍繞“鯤綸”的原料、工藝以及下遊應用,公司累計申請專利112件,僅去年一年就申請專利33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2件。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已成為國內首家閃蒸法大規模工業化企業。

  隨著江蘇青昀這樣的科技型企業在南通爭相“冒尖”,全市智慧財産權創造活力不斷迸發。2023年,我市新增發明專利授權7437件,同比增長19.78%,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5120件,是2019年的2.1倍。今年1—4月,全市新增有效發明專利3079件,同比增長88%。

  智慧財産權既是創新成果的保護網,更是新質生産力的催化劑。梳理“家底”,我市高校院所數量不佔優,高品質的發明創造從哪裏來?企業是源頭活水。數據顯示,我市企業獲授權專利數量在授權專利中的佔比連續4年超過80%。

  分級分類,精準滴灌,讓創新活水澎湃成潮。我市實施專利培育“滴灌計劃”,根據創新能力、發展水準對4400多家企業進行梯次化培育。以“旗艦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為重點,培育專利大戶;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深挖潛力,實現“專利消零”。

  企業在高企申報、“專精特新”復審、籌備上市等各個階段,都能得到專業的智慧財産權工作指導。前不久,江蘇萬達特種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市市場監管局(智慧財産權局)聯合南通市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為企業量身定制的《智慧財産權預警評價報告》。公司副總經理陳寶國説:“這是一份係統全面的‘診斷書’,對我們上市很有幫助。”

  向“新”而行,以“知”致遠,新質生産力正在江海大地聚力成形。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培育國家智慧財産權優勢示范企業118家,示范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第二。2023年,南通摘得中國專利獎9項、江蘇專利獎7項,中天裝備獲省高價值專利項目立項。

  依法保護,“知”潤營商土壤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深,也最有發言權。我市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智慧財産權,厚植讓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各類企業競相發展的營商“沃土”。

  中集安瑞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集環科”)是我國第一家罐式集裝箱制造商,擁有世界上産能最大的綠色、柔性化罐箱生産線,客戶遍布全球。2019年,公司發現其已經申請發明專利的一款罐式容器生産制造裝備被侵權,侵權産品在市場上銷售。對此,公司積極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該案歷時近四年,經最高院終審判決,迎來中集環科勝訴的大結局。在此期間,公司獲得市場監管(智慧財産權)部門對企業重大智慧財産權糾紛維權的補助。“這是對公司尊重智慧財産權的認可,也堅定了我們捍衛創新成果的決心。”中集環科副總經理陳曉春説,打贏官司是一劑強心針,激勵企業繼續做好智慧財産權管理工作,把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貫穿整個研發活動鏈條,布局更多高品質的專利保護研發成果。

  公平、公正的智慧財産權保護環境,在滋養創新者的同時,也讓更多投資者近悅遠來。去年10月,奧地利蘭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智慧財産權主管Cataldo Sabatelli專程來通,感謝我市市場監管(智慧財産權)部門秉公執法,迅速查辦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案件,增強了企業在中國長遠發展的信心。除了蘭精集團,我市還為星崎集團等外商外企成功維權,查辦的侵犯“顧家家居”注冊商標專用權案入選全國商標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隨著智慧財産權服務鏈條逐步完善,企業正在享受到越來越便捷、多樣的智慧財産權公共服務。我市創設全國首家“知聯僑”智慧財産權海外服務中心,全鏈條護航“走出去”企業;建成南京專利代辦處南通工作站,實現專利、商標及質押融資業務一窗通辦;南通大學高校國家智慧財産權資訊服務中心揭牌運作;開通“知慧通”智慧財産權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資訊查詢、智能檢索、數據分析等一站式服務。

  賦能增效,“知”助産業發展

  5月7日,世界級“海上巨無霸”24000TEU級集裝箱船從南通出江試航。這是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完全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同係列船型第五艘試航船舶。

  智慧財産權是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之間的橋梁紐帶。我市作為江蘇船舶海工産業發展的重要陣地,船舶海工産業以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30%的增幅持續煥“新”。在全國船舶海工産業有效專利持有量前50強中,南通企業佔據7席,涌現出“天鯤號”、40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極地探險郵輪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大國重器。

  立足創新需求,助推智慧財産權與産業發展“並駕齊驅”。市市場監管局(智慧財産權局)實施産業專利導航,通過梳理我市船舶海工産業鏈2500多家相關企業的專利情況,對標全球、全國專利數據,對我市産業發展方向、産業鏈競爭力、企業技術創新實力、專利運營實力等進行全面分析,為産業結構優化描繪出清晰可行的“導航線路圖”。前不久,該項目入選首批江蘇省專利導航優秀案例。

  高價值專利是優秀專利的代表,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聚焦高價值專利培育,我市支援龍頭骨幹企業和高校院所聯合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組建新型創新聯合體、設立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布局一批權利狀態穩、市場競爭力強的專利成果,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累計建成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9個、市級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10個。

  智慧財産權是推動區域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環。我市鋪設起智慧財産權申報與維權的“快速路”,助推産業發展跑出加速度。南通市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依托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預審通道,讓智能制造裝備、現代紡織兩大産業的發明專利授權時間從原來的近2年縮短至2—3個月,中心還在積極爭取專利預審服務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産業拓展;通州家紡快維中心預審服務范圍新增7個類別,海安家具快維中心獲批建設;崇川、如皋保護分中心建成運作,以地方産業為基礎的“1+2+N”智慧財産權協同保護網不斷織密。

  “産業幼苗長成大樹,智慧財産權是‘催化劑’‘加速器’。”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智慧財産權局專職副局長蔣愛龍説,該局將持續推動智慧財産權為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賦能增效,充分發揮專利、商標、地理標誌和數據智慧財産權的作用,促進創新型經濟、品牌經濟、特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服務構建現代化産業體係,將智慧財産權優勢轉化為産業競爭勝勢。(王瑋麗 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