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創新會開到大上海 聚力一體化激活新動能

  左右逢源,南通掘金“長江口”

  4月中旬,南通市領導率市相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屬園區管委會、省級以上高新區管委會負責同志一同赴上海,首次在異地召開全市科技創新雙月例會,在長三角地區開了先河。4月底,南通市黨政代表團深入上海、蘇州兩地的園區、企業、城市綜合體、鄰里中心……聚焦一體推進共建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區,學發展經驗、拓工作思路、謀創新舉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親切勉勵:“南通現在交通非常方便,越來越好了,可以説是‘左右逢源’,要用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南通科技創新會開到大上海,正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生動舉措。

  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在江海大地化作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梁的實際行動——北沿江高鐵施工連傳捷訊,張靖皋長江大橋建設突破進展,“八龍過江”格局加速形成的同時,南通與上海、蘇南的産創協同快馬加鞭,項目合作密集落地。站位“長江口”,南通大視野、寬胸襟、高站位謀劃和推動長三角産業創新協同,開題“左右逢源”大文章。

  “左右逢源”聚力一體化發展

  4月22日晚,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中遠1號船塢燈火通明,技術工人挑燈夜戰,忙碌穿梭。今年底,一艘有8艘遼寧艦大的FPSO船將正式交付,在巴西海域使用。

  “這艘船的總包方為荷蘭SBM公司,主船體由上海外高橋建造,上部模塊由我們公司和巴西建造,中遠負責其中16個模塊。”啟東中遠海運海工總經理仇明自豪地説,這是目前世界最大噸位、最大儲油量的新型海上浮式生産儲油裝置,天然氣處理能力相當於一座佔地10平方公里的陸地油氣加工廠。園區自成立以來,先後駛出69艘全國“首制”,其中絕大多數船隻研發製造都基於長三角地區間産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的密切協作。

  放眼長三角,南通的“左鄰右里”令人艷羨。&&之遙,上海是鏈結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全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一江之隔,蘇州是中國最強地級市,蘇、錫、常三市經濟總量接近江蘇的40%。作為上海“1+8”大都市圈長江北岸唯一城市,南通和上海、蘇南這兩個“源頭活水”緊緊相連,真的是“左右逢源”。

  再看“長江口”,不僅是中國經濟最為活躍板塊之一的核心區,更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何建華形象比喻:萬里長江宛如“經濟巨龍”,上海是“龍頭”,蘇州是“下顎”,南通是“上顎”,上下顎同使力緊咬合,“巨龍”就能昂揚騰飛,發揮更大牽引帶動作用。

  “總書記講的是南通這個點,謀劃的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局,南通有責任在這個大局中更好發揮支點作用。”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説,“左右逢源”形象地點出了南通發展的最大優勢,更指明了主攻方向——加快跨江融合,打造重要支點,服務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找準“棋眼”,落子神速。去年以來,南通與上海簽訂新一輪《滬通深化科技創新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首個分中心落地南通,長江口産業科技創新聯盟啟動……南通正緊扣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在深度融入長三角創新鏈産業鏈中鍛造長板。

  南通市域內的産創協同已探路先行。今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推動南通創新區與南通開發區協同發展”。南通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南通創新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保德林説,“兩區協同發展,將突出規劃、招商兩大關鍵,集中資源、集中精力打造産創融合高地,在共建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區中發揮更大作用。”

  “因地制宜”構建新質生産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如何避免一哄而上?南通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

  透過3個“新質”鏡頭可窺“南通路徑”——

  在海門臨江新區,百奧賽圖江蘇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培育的RenMice全人抗體小鼠,體內的抗體基因已原位完整替換成為人的相應基因。公司正與外部藥企合作開發10種藥物産品,其中2種核心藥産品進入海外臨床試驗2期。臨江新區目前已集聚全球2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吸納全球5000多名創新創業人才,其中60%來自上海和蘇州。“南有張江、北有臨江”精彩詮釋“左右逢源”的協同路徑。

  在南通開發區銀河航天衛星智慧工廠車間,智能物料配送小車來回穿梭,低軌衛星智能産線上多顆通信衛星同時裝配。作為長三角首個具備完整承研資質的衛星智能製造工廠,落戶南通後迅速融入長三角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協同攻克智能小車視覺精準定位、快速路徑規劃等難題。當下,銀河航天正攜手上下游聯合攻關相控陣天線、星上大能源、數字處理載荷等關鍵核心技術,各揚所長、各展其能助力航天強國建設。

  在如皋市,一場Light先進光學製造産業大會引來5名院士、500余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企業家、供應商、投資者。主辦方之一的霖鼎光學(江蘇)有限公司是如皋首個“雙飛地”孵化項目,承載了上海交大超精密微納製造領域近20年的科研成果。深層次對接上海、寬領域融入蘇南,如皋攜手上海交大、華東理工共建5家“雙飛地”孵化器,累計引進高質量孵化項目99個、落戶産業化項目22個。“一線孵化+如皋轉化”協同創新模式引來源頭活水,澆灌産業沃土。

  新質生産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成長春分析,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不是一哄而上搶資源、卷項目,而是要突出“因地制宜”,在更大範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更高效率配置産業資源和創新要素,不斷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進而構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型生産關係。

  統計顯示,目前南通70%的規上工業企業與上海高校院所合作,90%的新招引項目深度嵌入上海、蘇南産業鏈。在長江口南通、蘇州和上海的毗鄰區域建設産業創新協同區,就是希望與上海、蘇州等地加強合作、互利共贏,共同把協同區打造成為長三角新質生産力承載地、制度創新試驗田、融合發展樣板區,更好服務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更好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龍騰虎躍”奮“競”重要增長極

  今年2月1日晚,啟東開了一場座談會,主題就一個字——競。啟東市委書記楊中堅開門見山:“召開‘七虎競南通 啟東爭頭籌’座談會,就是要深入貫徹南通市委要求,激揚‘競’的狀態,釋放‘競’的幹勁,拿出‘競’的硬招,在全市上下掀起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奮鬥熱潮,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啟東新實踐中攀高爭先。”

  今年是甲辰龍年,以“競”起筆,南通縣區“七虎”上演龍騰虎躍新氣象。一季度海安市完成工業開票銷售586.98億元,同比增長14.54%,總量列南通各縣(市、區)第一;如東縣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超2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53%;崇川區錨定“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年”要求,力爭全年新增“四上”企業580家;通州區“一主一新一智”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42.1%,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達55.1%……熱力數據傳遞經濟脈動,勇挑大梁化作自覺行動。

  盤點南通重點板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記者發現,各板塊不約而同超過全市0.5個百分點以上。南通市委市政府再添“一把火”,堅持用好項目考評“龍虎榜”,完善季度“奪杯”、排名“挂榜”、實績“晾曬”等工作機制,鞏固“七虎競南通、十強逐江海”競相發展局面。剛剛揭曉的全市一季度項目建設“龍虎榜”上,海安市、啟東市、海門區上榜。以項目之競推動發展之進,南通加快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4月19日凌晨3點41分,隨着北沿江高鐵海門北站最後一幅地連墻鋼筋籠順利入槽並完成澆築,海門北站工程工序轉換至進入基坑基底加固和開挖施工新階段。從南通“好通”到“左右逢源”,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在江海大地不斷繪出新景、化作實景。(王世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