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10點,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聯合南京、無錫、蘇州、連雲港、泰州五市稅務局共同推出“格物知稅·‘橋’見稅收”直播活動。直播現場,網友們跟隨各地分會場鏡頭,雲游無錫清名橋、泰州稅務橋、南京長江大橋、蘇州集成電路納米橋和連雲港新亞歐大陸橋,以“橋”為媒,“橋”見稅收,展現稅收在江蘇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
在無錫,跟隨直播鏡頭,觀眾們走進素有“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美稱的無錫清名橋歷史街區,沿着悠悠運河水,跟着由“厘金稅卡”遺址、“運河公園”“無錫米市”“蠶絲倉庫”等十多處稅史遺址串聯成的“法潤稅韻”崇法線路,在稅收知識與文化相融,與教育互動、與科技聯姻中,一起探索城市發展背後的稅脈傳承。
在泰州,稅務幹部帶大家從全國唯一以“稅務”命名的橋——稅務橋起步,走近橫跨老通揚運河的高橋,講述高橋背後林則徐主導的避稅與反避稅的較量,再到中國首個以鹽稅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江蘇鹽稅博物館中,領略2000多件稅收文物所承載的我國稅收從農業稅到鹽稅和工商稅的發展演變過程,通過一場“穿越”之旅感受鹽稅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南京,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南京長江大橋上川流不息的車流與橋下滾滾流淌的江水,見證着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南京長江大橋作為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設計建造並基本採用國産材料的特大型橋梁,素有“爭氣橋”之稱,不僅是新中國巨龍騰飛的象徵,更蘊含着稅惠發展、稅惠民生的“魚水情”。
在蘇州,集成電路納米橋在稅收政策的支持下,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在宏觀與微觀之間架起橋梁,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稅收不僅助力創新、推動集成電路産業高質量發展,也為經濟社會架起通往未來的橋梁,助力先進技術創造美好生活。
在連雲港,“橋”見國家走出去戰略中的稅務力量。起始於連雲港的新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擘畫了宏偉發展藍圖。在這條聯通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物流通道上,有出口退稅優惠政策的鼎力支持,也有稅務部門精細服務的護航助力。
據統計,本次直播在線觀看人數突破50.7萬人次。通過主持人的精彩講解和各地稅務部門的互動參與,觀眾不僅了解了這些橋梁的建設歷程和背後的稅收故事,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稅收在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和巨大貢獻。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造福於民,稅務部門將持續以精準的稅惠政策和精細的稅費服務搭建起徵納互動“連心橋”,以稅務擔當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保駕護航。(孔令波、楊懿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