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潮涌,奔流不息;綠電生産,輸送四方;“風光火氣氫”,綜合能源,抱團發展,緣起並勢起。今年以來,鹽城濱海向“新”求“質”,全力做好“能源+”文章,深耕“藍海”,逐夢“深藍”,奔着高質量發展目標,在打造“綠色能源之城”路上勇毅前行。

  圖為中海油濱海LNG接收站

  綠色發展高地崛起

  “一期擴建工程的6座大型儲氣罐已經基本竣工,現在正在進行氮氣置換和管道壓力測試,也就是在做掃尾工作,下個月就可以正式試投産。”5月13日,中海油江蘇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計劃控制部總經理羅石磊説。實際上,在4月中旬,中國海油江蘇濱海LNG接收站一期擴建工程6座單罐容量27萬立方米LNG儲罐群完成珍珠岩填充施工作業,標誌着國內首批27萬立方米LNG儲罐群完成主體施工。該項目是國家推進天然氣“産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點規劃項目之一。

  “LNG年接收能力達到2000萬噸後,相當於氣態天然氣280億立方米,按家庭每戶每月使用30方天然氣算,可供全省居民使用約3年。”羅石磊介紹説,項目全部建成後相比與煤炭使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00萬噸、二氧化硫62萬噸、氮氧化物32萬噸,相當於植樹1.6億棵,為“雙碳”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一期擴建工程300萬噸6月份全部建成投運,二期項目400萬噸已經列入省重點項目,三期1000萬噸正在辦理前期相關手續。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實現1000億元營業額,帶動下游配套産業200億元。

  中海油濱海LNG接收站大型儲罐

  據了解,該項目被列入國家天然氣“産供儲銷”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和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全部投産後年處理能力可達600萬噸,對於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加快華東地區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綠電方面,濱海港片區海上風電資源規劃裝機容量1060萬千瓦,“十四五”期間可開發400萬千瓦。海上光伏規劃裝機容量475萬千瓦;“十四五”期間可開發140萬千瓦。通過沿海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3萬畝鹽田光伏鋪設等方式,可具備對293平方公里的濱海港片區産業項目全部供給綠電資源。

  冷能利用風生水起

  在濱海港片區的經一路東側、六合路西側地塊上,濱海港LNG冷能交換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一幢單體綜合樓已經建成,整個項目已經初出形象。項目承建方負責人劉淵介紹説,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2.5億元,佔地34.4畝,建設一套年處理200萬噸LNG冷能、規模為23兆瓦/小時的冷能供應裝置。項目採用LNG換冷裝置、外管網系統、公用工程系統,通過回收和利用LNG在氣化過程中釋放的冷能,實現能量的高效轉化和利用,推動我國能源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轉型。

  據了解,冷能交換中心可以為下游用冷用戶提供優質的冷能,替代製冷所需的大量電能,以減少常規液化天然氣氣化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減少能源的消耗。同時,它的經濟效益很可觀。冷能的綜合利用將有效帶動下游産業的發展,可用於凍乾果蔬、冰雪世界、冷鏈物流、數據中心、制冰等項目,降低能耗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

  中國海油江蘇濱海LNG接收站一期工程的運營不僅為區域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也為下游企業和衍生産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冷能交換站的建設也引來了“鳳凰”入駐。

  零碳園區向“新”而行

  一棟棟標準廠房齊整地屹立於濱海港片區大地上,其形狀方圓共融、模樣可愛,統一的銀灰色調顯出端莊、氣派。

  “大家看這個建築一開始並不以為是廠房,更像是辦公用的寫字樓。其實,這16棟標準廠房正是我們濱海港低(零)碳産業園核心區的‘核心資産’。”負責濱海港低(零)碳産業園低(零)碳打造的江蘇奧興智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梅中海説,濱海有很廣袤的海洋,發展清潔能源産業優勢明顯,濱海港從原先的鹽場灘塗成建制轉化為綜合能源的保障基地。加之,沿海的産業轉移呈現出的由南向北、沿江向沿海兩大趨勢,為濱海借勢發力、加快發展提供機遇。

  濱海港工業園區低(零)碳産業園

  據了解,該園區正充分挖掘濱海港片區“綠電+冷能”的獨特資源稟賦,“三位一體”打造核心區、冷能綜合利用示範區、低(零)碳企業。目前,能碳智慧管理&&一期已建設完成;16MWp屋頂分佈式光伏、試驗型風機、用戶側儲能、數智化微電網配電、發電步道、智慧路燈、充電樁等項目正在加快實施。投資1.39億元的中科融能500MWh中試線項目租用11號廠房,正在安裝設備;投資5000萬元的四點金年産24套真空冷凍乾燥設備生産線項目租用6號廠房,現已完成地坪澆築、設備和原材料訂購;投資1億元的唯信年産2萬噸電子專用高純石英砂生産線項目租用5號廠房,現已完成備案,準備開工;立洋運維項目總部即將入駐辦公,大唐等項目正在洽談設立研發&&,水規總院、華電等項目正在洽談發展總部經濟。海洋“東數綠算”算力中心、陸上冷水養殖、海鮮交易市場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向海而興、逐綠前行。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綠電+冷能”産業潛力無限、空間無限、未來無限。濱海持續聚焦綠電和冷能,乘勢而上、抓住風口,努力在構築綠色低碳發展新支撐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魏為 陳為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