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安全檢查全覆蓋,可以為企業有效減負。”日前,南通開發區“首次監管”檢查組為轄區內39家企業安全發展把脈問診。今年“首次監管”期間,檢查組以“監管+服務”的模式累計開出“藥方”2102張。

  “首次監管”是南通開發區于2021年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監管制度,與“履職記錄”和“責任倒查”構成該區增強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自覺的三項制度。“首次監管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南通開發區應急管理局危險化學品監督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該制度集中回顧企業上一年度安全生産工作開展情況,重點指導企業本年度安全生産工作謀劃、部署和推進等工作。

  “原先每年大大小小的檢查不少,對于企業來説負擔不輕。新制度下,在年初就統一開展安全體檢,讓企業全年安全生産經營吃下一顆定心丸。”不久前,“首次監管”檢查組走進高化學(江蘇)化工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為企業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度“體檢”。三天後,公司就領到了“體檢報告”,“哪裏有問題,接下去怎麼做,一份清單明確了企業安全方向。”該公司安全生産科負責人韋海華表示。

  對于危化企業來説,在“首次監管”期間,專家組不僅指導企業落實整改,對隱患進行閉環確認,同時也做好法律法規宣傳和標準規范解讀工作。南通開發區應急管理局總工程師張青介紹,目前已組織收集辨識各類生産經營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監管文件近2500個;梳理並編制常見事故隱患3500多條,並推行風險點和隱患治理可視化管理,提升員工隱患排查舉一反三能力。

  “對照安全經營的相關標準規范,尤其是常見隱患清單,讓我們有的放矢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從根源上減少安全隱患。”南通新宙邦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安全總監王建國介紹,近期,由專家組編寫的“安全五分鐘”係列安全宣教小貼士,讓大家耳目一新。據了解,“安全五分鐘”小貼士以檢查發現的問題為切入點,溯源標準規范,提出整改建議,目前已制作35期並被廣泛學習。

  “首次監管”機制施行以來,企業安全管理也逐漸從被動接受監管轉變為主動加強管理。統計顯示,“首次監管”期間,企業排查發現的問題更深入、更細致。今年更有多家企業自主邀請國內高水準專家團隊開展排查,持續深化隱患治理。 (張水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