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色電力換取“真金白銀”

  我省首筆分布式光伏“綠電交易電費”在錫發行

  “簡直是意外之喜,我們企業每個月能獲得2900元左右的額外收益!到6—8月光伏發電旺季,綠色電力交易的收益還將翻幾番。”昨天,無錫市軒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趙亞芳興奮地説。從國網無錫供電公司獲悉,4日,軒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發行完成了4月上網電費,這是江蘇省發行的首筆分布式光伏發電用戶上網電量“綠電交易電費”。

  來到軒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陽光照耀下,分布式光伏板將近3萬平方米的屋頂渲染成一片“藍色的海洋”,蔚為壯觀。據介紹,無論是申領綠證、綠色電力交易結算,還是完成電費發行,軒禾光伏始終是省內最先“吃螃蟹”的企業。分布式光伏主要採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以前由省電力公司按照0.391元/度的上網電費標桿價格統一購入。參與綠色電力交易後,按照“分布式光伏用戶總上網費=電能量價格+綠色環境屬性價值”計算。“這就相當于綠色電力轉換成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國網無錫供電公司行銷服務中心的袁源算了筆賬,軒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國網江蘇綜合能源公司簽署了每月98兆瓦時的合同電量,按照每度綠電可額外獲得3分錢綠色收益計算,綠電交易可為該公司帶來額外2900元的收益。

  首筆分布式光伏“綠電交易電費”的試點意義非比尋常。“分布式光伏進軍綠電交易市場,給需要購買綠色電力的企業更多選擇權,同時把綠色電力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進一步調動了企業開發分布式光伏的積極性,促進行業拔節生長。”袁源説。科學合理地計算分布式光伏的“綠色收益”為省內其他地方提供了范本。國網無錫供電公司行銷服務中心的吳平説,“上網電量如何精準測量並取得省電力交易中心的認可?上網電量和綠電交易合同約定的電量不符時,差額電量按照何種價格計算?項目變了,電力係統內程式能否暢通無阻?”等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都通過首筆交易得到“試驗”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有效搭建了地方助力分布式光伏買賣綠電的“交易架構”。

  截至3月底,全市申報電力綠證項目708個、裝機容量124.72萬千瓦,已完成市級建檔立卡項目657個,裝機容量118.38萬千瓦,越來越多光伏企業拿到了綠色“通行證”。“我市綠色電力交易市場廣闊,未來將為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多作貢獻。”業內人士表示。(姚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