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園一年來,百余家數字軟信、科創類企業入駐——

  南通“中關村”迸發強大磁吸力

  “鄰居就是上下遊,不出園區就能享受各種服務。”中科品彥是一家專注于元素分析儀器研發生産銷售的科技企業,去年6月落戶南通·中關村資訊谷,總經理黃鑫介紹,園區配套完善、服務專業,“依托園區企業——科宣智慧財産權服務有限公司,我們正加緊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即將開啟發展新篇章。”

  去年5月8日,由崇川與中關村“聯姻”的南通·中關村資訊谷正式開園。項目由北京中關村資訊谷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具體運營(以下簡稱“中關村資訊谷”),目標打造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創新示范新高地。

  一年時間,園區落戶數字軟信、科創類企業100多家。目前,園區企業超200家,累計産值突破20億元,稅收近1億元。前不久,省工信廳公示江蘇省軟件名園評估結果,南通·中關村資訊谷成功入圍培育庫。

  強強聯手,百余企業慕名而至

  “停車位開始緊張了,每天人來人往。”談及園區一年變化,南通科宣智慧財産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傑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氣越來越旺”。

  南通·中關村資訊谷的前身是南通信創園。項目總投資20余億元,總體量33萬平方米,涵蓋11棟總部大廈、甲級寫字樓、SOHO辦公樓、科技廣場、商務酒店等多業態集群。

  “南通·中關村資訊谷項目的落地,是中關村資訊谷公司在江蘇的重要戰略布局。”項目簽約時,北京中關村資訊谷公司總經理扈德輝曾如此表示。據悉,目前,中關村資訊谷在全國39個城市運營50個項目。南通·中關村資訊谷是其中單體規模最大的項目。

  慕“中關村”之名,見“南通”之優勢,各地企業紛至遝來。

  “子公司在南通發展近一年,開票額有2個多億。”對于落戶南通·中關村資訊谷,北京牛卡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聯合創始人王清泉直言:布局對了。

  北京牛卡福是一家專注于物流和能源數智化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的高新技術企業。去年,這家遠在北京的公司“跟隨”中關村資訊谷,將子公司設到南通。

  “首先是看好中關村資訊谷的品牌實力,其次是對南通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王清泉坦言,之前對南通並不了解,實地考察後,切身感受到南通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戰略地位、毗鄰上海的區位優勢,“真正安了心,堅定了選擇。”

  南通·中關村資訊谷總經理雷艷麗介紹,運營園區,招商引資是關鍵,借助中關村資訊谷平臺,園區先後邀約了1500多家企業到來考察,其中,逾60%是第一次到南通。

  南通·中關村資訊谷的項目招引,還帶來了“葡萄串”效應。園區招商總監顧凱凱透露,一家專注防爆電器研發生産的企業,研發落在園區,生産放在附近的邁普科技園,一年産值達到2000多萬元。

  細心呵護,中小企業加速成長

  午後時光,有人在廣場打羽毛球,有人走進咖啡館放松身心……走進南通·中關村資訊谷,社區化的辦公氛圍溫馨而充滿活力。

  這裏不僅有咖啡館、瑜伽館、健身房、便利店等各類生活配套,還貼心引入全國知名的托育機構——立寶托育,為入駐企業員工提供普惠托育服務。“環境友好,滿滿的人情味。”值享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仲引感慨。

  採訪中,不少人對園區食堂讚不絕口。打造高品質的配套設施,是中關村資訊谷的運營特色之一。雷艷麗介紹,為吸引品質餐飲入駐,減免三年房租,讓他們安心提供食堂服務。

  看似不起眼的食堂,讓人得以窺見園區的誠意。

  “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地方生根發芽,我們在積極引進龍頭企業的同時,也全力幫助中小科創企業加速成長。”雷艷麗表示。

  值享祛生物科技屬于互聯網型初創企業,此前尋找入駐園區時,多次遭遇進駐“門檻”。南通·中關村資訊谷看中企業發展潛力,提供便利,為其減免房租。“我們在抖音上有260個賬號,前不久還在園區與一家客戶聯合打造1500平方米的電商公司,對未來發展越來越有信心。”仲引説。

  背靠中關村的創新資源,南通·中關村資訊谷還為企業提供政策、人才、金融、市場、文化、技術“六位一體”全生命周期的産業服務。比如金融方面,園區會定期安排專人到府了解企業發展情況與需求,主動連結資源提供融資服務。

  南通爆發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三維二維動畫的開發、定制軟件設計開發以及人工智慧研發等,今年在人工智慧業務研發中遭遇資金困難,4月初,經過園區的牽線搭橋,公司成功簽署投資協議。“這裏有著創新發展的土壤,園區通過資源整合、全鏈條服務,給予我們發展強支撐,像我們這樣的‘小苗’,才能茁壯成長。” 公司創始人談永剛豎起了大拇指。

  構建生態,培育澆灌“創新雨林”

  “企業間無意的閒聊,促成了一樁合作。”南通科宣智慧財産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傑表示,園區獨特的創新生態,為公司發展提供更多商業機會。

  南通科宣是一家專門從事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智慧財産權服務的專業咨詢機構。“單純從稅收貢獻來看,我們這樣的服務型企業並不佔優勢,但園區卻給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2023年,陳傑帶領團隊“拎包入駐”園區。落戶以來,公司不僅自身發展如魚得水,還用自己的專業服務,助力園區其他企業科技創新。

  陳傑口中的“閒聊”,源于園區常態化的企業座談交流會。一年來,園區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企業家年會、企業家沙龍等方式,加強企業溝通交流,為企業發展連結創新資源。

  溝通交流中,通過園區企業牽線搭橋,南通科宣樓上的“鄰居”——邁鼎科技邀請公司為其代理申請發明專利。“通常需要近2年時間才能走完流程,我們僅用三四個月就為其申請到了國家發明專利。”目前,南通科宣擁有專業技術團隊成員25人,服務企業超過230家,覆蓋38個城市。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南通研究院、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南通分中心、人工智慧算力中心……培育澆灌“創新雨林”,南通·中關村資訊谷不斷搭建各類創新平臺。

  人工智慧算力中心由園區的長三角數字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投建,通過與華為合作,引入使用華為昇騰係列AI晶片的伺服器,助推人工智慧落地應用。“一方面為技能人才培養提供更好的實訓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算力支援為工業生産提供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加快企業科研創新步伐。”長三角數字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該中心正加速搭建人工智慧模型,即將投入使用。

  園區持續向“新”而行,目前共有規上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獲得工信部根技術聯合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江蘇省海智國際研發社區等十余項榮譽和資質。

  “起步園區,不止于園區。”雷艷麗説,未來將依托園區的多元創新生態,為崇川區乃至整個南通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提供相關服務,賦能城市轉型升級。(苗蓓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