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通州大地麥浪翻滾,即將迎來豐收。近日,農資銷售人員、種糧大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工作人員都格外忙碌。作為與農業相關的專職人員,他們每個人腦海中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賬本”,其中款項數額的增減,反映的是近年來農業種植的新變化。

  農資銷售人員:高效肥、低毒藥,受歡迎程度更高

  趙徐峰是江蘇通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從事農資銷售已經有七八年,目前由他負責農資服務的土地面積達2萬畝。他&&,每年銷售多少肥料、農藥,每種産品的佔比如何,自己心裏都有數。“自2021年以來,高效功能複合肥銷售佔比逐漸增加,現在70%以上的客戶都會自主選擇高效功能複合肥。”趙徐峰説。

  “高效功能複合肥具有利用率高、使用量少的優點。”江蘇通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俞紅兵舉例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如果使用普通化肥尿素,一般會實施一次底肥兩次追肥,每畝用量在60公斤左右;如果使用高效功能肥——“茂施”控釋肥,只需要一次底肥一次追肥,總量在50公斤左右。

  據了解,2023年通聯農業銷售的肥料中,30%以上都是高效功能複合肥。除了化肥,近年來通聯農業的銷售賬目中農藥的變化也非常大。相較于“殺蟲劑”,現在高效低毒的農藥更受歡迎。

  “以前的農藥在防治害蟲的同時對它的天敵也有影響,蟲害的發生頻率非常高。現在使用高效低毒的農藥,針對性更強、使用量也更少。比如水稻從栽種到收割,以前要噴灑7—8次農藥,每畝地合計要噴灑1.2千克殺蟲劑,現在只需噴灑3—4次,每畝地殺蟲劑總量不足0.15千克。”俞紅兵説。

  種糧大戶:新農機、好農資,購置熱情上漲

  通州石港鎮優源家庭農場負責人顏志榮自2011年開始種植水稻小麥,截至目前種植了1200畝土地。在他的種植基地內,植保無人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鎮壓機等設備有序擺放。

  作為多年的職業農民,顏志榮腦海裏有一個清晰的賬目:農業機械投資最大,也最值得投資。顏志榮介紹,自己前前後後添置了30多&套的農業機械,花費400多萬元。今年春天,他又添置了一台智能拖拉機:“這種拖拉機除了速度快、效率高,在轉彎過程中還可以自動提升農具,減輕人員操作負擔。”

  位於通州區興仁鎮溫橋村5組的德明家庭農場負責人錢德明今年69歲高齡,他和老伴兒管理著540畝土地。與顏志榮感受一樣,錢德明坦言,要不是農業機械化,自己肯定種不了那麼多土地。自2017年開始大面積種植水稻、小麥以來,他先後投資了16&套農業機械,光無人機就有3&。

  除了農業機械的投入,種糧大戶在選擇化肥、農藥時心裏也會算一筆賬。去年,錢德明有30畝土地因為雜草問題收成很不好,産量只有原來的1/3。“收入減少的同時,成本反而增加了。”錢德明算給記者聽:原本每畝小麥噴灑除草劑價格在36元左右,因為除草劑效果不佳,那30畝小麥補噴了一回,成本漲了、收成跌了,兩頭受損。今年選擇了單價更高一些的除草劑,成本平均不到40元/畝,但效果很好,預計今年的收成會比去年好很多。

  服務中心人員:育秧廠、生産線,服務事項不斷擴容

  近日,興仁鎮大利糧食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姜鑫忙著安裝大米生産線。

  姜鑫是大利家庭農場負責人,也是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負責人,除了自己種植1020畝土地,還為周邊農戶提供部分或全部農業機械化生産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幹不了、幹不好、幹著不划算的農事問題。

  姜鑫的手機內安裝了一個江蘇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App,只要有空就把手頭的工作、投資、收入一一記錄下來。姜鑫邊展示邊介紹,“今年以來種植小麥,我噴灑了1560克的甲基二磺隆、46800克炔草酯以及2600克銳超麥,裏面一目了然。”

  除了利用App記賬,姜鑫還習慣將與農業大戶簽訂的合同統一收集起來。“今年我們中心全過程農機社會化服務一塊就增加收入60多萬元。”姜鑫介紹,以前自己只是利用農業機械化為別的農戶提供收割服務,自2022年開始,服務事項逐步涵蓋了耕翻、播種、灌溉、病蟲害防控、收割等種植全過程,服務面積已達21400畝。

  姜鑫説,目前他正在打造育秧工廠、大米生産線,可提供的農業服務事項還會進一步擴大。(任溢斌 黃艷鳴 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