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依托鄉土、找準特色、拓展銷路,我市多舉措助力土特産走出“深閨”——

  持續擦亮名特優新農産品金字招牌

  清香酥軟的綠皮蠶豆、肉質鮮美的狼山雞、香軟可口的蘇墾南通大米……作為近年來我市重點培育的名特優新農産品,這些耳熟能詳、蘊含豐富地域文化的土特産正走出“深閨”,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産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

  深挖資源

  啟東綠皮蠶豆躋身“國家隊”

  春夏之際,南通市民的餐桌上,少不了一盤清香可口的蔥油炒青蠶豆。作為國內規模最大且最負盛名的啟東綠皮蠶豆生産基地,啟東5萬畝青收蠶豆目前正大面積集中上市。

  27日,在啟東市南陽鎮設施大棚內,經過春化的蠶豆長勢喜人,農戶們正在忙碌採摘。一旁,啟東市永和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將綠皮蠶豆打包裝車。“這些蠶豆除了供給本地市場外,還將運往上海、浙江、武漢等地,大家喜歡吃,很好賣。”合作社負責人胡建東告訴記者,最高峰時,合作社一天能收購兩萬斤。

  啟東綠皮蠶豆是啟東地方特色豆類作物,鮮豆種皮碧綠,味甘鮮嫩,粒大皮薄,質地酥軟,深受北京、上海、武漢、鄭州等地消費者青睞。前些年,受多種不利因素制約,啟東綠皮蠶豆品質退化、種子混雜、産量下降、效益低下,種植面積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啟東挖掘這一特産資源,通過種質提純、統一品種、推廣“春化”早熟技術等方式,不斷提高蠶豆産量品質。2018年,啟東將之申報並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17家蠶豆種植加工主體申報“綠色食品認證”,2021年又實施《江蘇省地理標誌農産品(啟東綠皮蠶豆)保護工程》,2023年成功建成25萬畝的全國綠色食品(蠶豆)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前不久,啟東市綠皮蠶豆又上榜2024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

  “我們將進一步延伸産業鏈,做大做強啟東綠皮蠶豆産業,促進特色産業提檔升級、做好‘土特産’大文章。”啟東市農業農村局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科科長顧洪生説。

  合理布局

  特色農産品煥發新活力

  一方水土,一方地産。在如東縣洋口鎮的如東狼山雞種雞場,一排排黑羽紅冠、白皮青腳的如東狼山雞排列整齊,精氣十足。養殖者充分利用沿海優質生態環境,輔以天然礦物質飼料,同時引入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如東狼山雞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2022年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

  什麼樣的農産品才能稱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市農業農村局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處處長夏沛霖介紹,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是指在特定區域內生産、具備一定生産規模和商品量、具有顯著地域特徵和獨特營養品質特色、有穩定的供應量和消費市場、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高,並經農業農村部農産品品質安全中心登錄公告和核發證書的農産品。

  依托鄉土、找準特色,是名特優新農産品發展壯大的基石。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環境優勢,大力實施農産品品牌戰略,不斷煥發南通特色農産品生機與活力。海安專注于“一粒米、一滴油、一只蛋、一條魚、一根絲”,發展五個優勢産業;如皋構建了花木盆景和“三黑三白”(黑塌菜、黑魚、黑豬及優質大米、白蘿蔔、白蒲黃芽菜)等特色産業體係;如東聚焦狼山雞和文蛤泥螺等海鮮産品,培育“如意東方”區域品牌;啟東重點發展四青作物、淡海水漁業、海苔深加工等産業;海門圍繞海門山羊、京海黃雞、蔬菜果品等土特産,形成特色蔬菜、海門山羊、四青作物、優質家禽、特糧特經五大特色産業格局;通州不斷發展壯大蔬菜、葡萄和傳統腐乳茶食等為特色優勢産業。目前,海門山羊以及啟東四青作物、如皋黑塌菜分別入選國家級和省級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多元行銷

  酒香再也不怕巷子深

  29日,市民吳晗熟練地打開尋味本地小程式,在上面挑選中意的優質土特産。“我打算買一些李堡百頁、散養草雞蛋和冷蒸,隔天就能送到生鮮驛站,下班後去自提,很方便!”

  吳晗使用的小程式是我市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名特優農産品在本地電商平臺、知名電商平臺、市內外多市場多場景的銷售渠道,加快形成全網覆蓋、協同發展的多元化線上線下行銷格局,進一步打開了名特優農産品市場,打響自身品牌。

  去年,南通名特優農産品互聯網平臺正式上線。打開蘇通土特産微信公眾號,B2C、B2B商城、南通土特産3D展覽館一一呈現在眼前。“這個平臺集區域特色農産品介紹、虛擬展示館、一鍵式連結銷售、産品品質全程可追溯等功能于一體,在這裏,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南通各地的名特優新土特産。”市農業農村局市場與信息化處處長李國新介紹。

  酒香也怕巷子深。曾經,由于缺乏銷路,好産品賣不出去、賣不上價,成了鄉村産業發展的普遍瓶頸。為了破解這一困境,我市以農村電子商務聯盟為主導,帶動引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産品電商,鼓勵創建網上銷售平臺、鼓勵開發公眾號、App、微信小程式、O2O等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新業態,促進農産品的品牌消費和農産品消費品質提升,涌現出“菜菜網”“優菜網”“尋味海安”“尋味如皋”“鮮格格”“貓寧易購”等一批典型。2023年全年,我市培育農業電子商務網上行銷主體1126個,網店數量1363個,農産品網上行銷總額61.82億元,同比增長6.14%。(唐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