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3%,增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2%,增幅全市第一……通州灣示范區一季度成績單近日新鮮出爐,實現首季“開門紅”。

  數據背後,是示范區把握跨江融合、向海發展等時代機遇的堅定信心,全力以赴抓實項目、培優産業、做大總量的不懈奮鬥。今年以來,全區上下以“競”的鬥志、“拼”的勁頭、“搶”的舉措,推動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繪制出一幅奮勇爭先促發展的“春耕圖”。

  持續發力招引項目

  細看成績單,通州灣項目招引持續發力:一季度,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個、總投資額超200億元。

  成效起源于良好的規劃。今年初,示范區勾勒出全年招商圖譜:主動融入共建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區,通過加強與蘇南、上海等地跨區域産業協作,高頻次開展招商“敲門行動”,通過資本鏈、創新鏈、産業鏈、服務鏈“四鏈”整合疊加,確保全年新簽約項目總投資600億元以上。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地區優勢,通州灣招商小分隊“按圖索驥”,連續組織“情係灣城”新春沙龍、“通才回通”、通州灣示范區(上海)長江口産業創新協同合作交流會等活動,開展招商推介活動30余場次。

  結合招商“作戰圖”,示范區進一步明晰産業招商方向:在鞏固海工、新材料等傳統優勢的同時,開辟服務業、外資項目産業招商“新賽道”。通州灣示范區經發局局長蘇平介紹:“一季度新簽約的項目中,包括2個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示范區首家爭創規上科技型服務業企業——三葉草智數科技落戶,這些都將為示范區經濟高品質發展塑造新動能。”

  項目要引進來,更要落下去。示范區緊抓項目建設“牛鼻子”,進一步優化“三中心”服務機制,全力服務重大項目建設,推動項目快建設、早達産。一季度,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個、竣工12個,現有在建項目63個、總投資607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5.6%、建安投資同比增長44%,增速均列全市第一。

  産業培優加速推進

  規上工業保持兩位數高位增長,秘訣何在?示范區以厚實而強勁的項目支撐給出了答案:近兩年,省市重大項目共15個,已投産11個。今年,示范區省重大項目數再創新高,華能南通(通州灣)2×100萬千瓦大型清潔高效煤電、福萊特太陽能光伏玻璃及背板、通州灣利柏特大型工業化模組、南通通州灣潤邦高端裝備及藍水海工裝備等6個項目入圍。其中,福萊特、華能、藍水等省市重大項目投資完成率34.2%、超序時進度9.2個百分點。

  “在示范區的支援和關心下,我們首條生産線改造完成,可以提高20%的産能、節省30%的人力。”江蘇萌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新改造的軟磁粉和MIM粉生産線全力運轉。企業負責人程傑新説,生産線的改造助力企業實現制造效率、産品品質的雙重提升,一季度産量增長了40%、銷售額增長20%。“公司的8條生産線將于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同時企業新投資5億元、佔地75畝的二期項目已經進入打樁階段,達産後預計年銷售額達8億元。”

  這是通州灣靶向施策,産業培優全速推進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示范區重點支援企業加快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第一批入庫培育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3家,兩家企業申報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企業能以昂揚的勢頭加速向前,離不開示范區始終線上的助企服務。推出力促首季“開門紅”十條措施及相關配套政策;領導帶隊對291家企業走訪,解決問題98個,新增“四上”企業19家;修訂科技創新“30條”政策,服務4家企業申報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兩家企業申請“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一係列扎實舉措,加深地方與企業的“彼此成就”。一季度,示范區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50.1%,比去年全年提升5個百分點。

  城市能級穩步提升

  近日,洲際假日酒店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火熱,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作為通州灣示范區城市能級提升過程中的重要一筆,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預計三季度主體封頂、年內竣工,建成後將進一步促進通州灣産業集聚、完善功能配套。

  “作為南通城市副中心和‘大通州灣’中心城,示范區持續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市場增活力、城市聚人氣。”通州灣城市功能發展招商局局長喻曉霞介紹,一季度,示范區通過開展“迎新春促消費”係列活動助推服務業復蘇,限上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5.3%,限上餐飲業營業額增長23.6%,城市活力不斷提升。

  除了持續完善商業配套催生煙火氣,示范區在醫療教育配套的升級上同樣不遺余力。

  備受關注的市第一人民醫院通州灣院區開診運營,專家團隊常態化坐診,門診量已超5000號次;紫瑯一小、機關一幼、田家炳中學等教育名校共建持續提質;南通職業大學産教融合體共建深入對接……

  奮力拼出“開門紅”,更要努力實現“持久紅”。未來,示范區將瞄準攻堅項目擴增量、聚力創新穩運作,持續攻堅中石油、福萊特等8個省市重大項目及5億元以上項目快建快投,全速推進11個一季度新竣工項目投産達效,堅持把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重要著力點,持續支援企業加快技改提升、加大“智改數轉網聯”力度,加快推動實現量的成倍式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劉璐 吳霄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