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玉蘭”滬上頒獎,江蘇花開五朵創佳績——

  芬芳滿園,春山在望

  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於4月26日頒獎。江蘇戲劇界有5人摘得“白玉蘭”,他們來自京劇、昆劇、越劇、錫劇和話劇等藝術門類,創我省歷年最佳成績。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是江蘇戲劇界的一次“大豐收”,見證我省戲劇人才的薪火相傳、滿園芬芳。

  傳承經典,心中有根

  本屆白玉蘭戲劇獎共有參評劇目83&,參評演員152人,創歷史新高。最終評出的10位主角獎、10位主角提名獎中,江蘇3位演員獲得主角獎、2位演員獲得主角提名獎,可謂是實打實的“大滿貫”。

  記者從省戲劇家協會了解到,這次“白玉蘭”獲獎人數創下歷屆之最,為江蘇戲劇界帶來了巨大的榮耀和驚喜。

  “對戲曲演員而言,白玉蘭神聖美好,是我們心之所向。”季春艷是省演藝集團錫劇團的優秀旦角,她的參評劇目《玲瓏女》是“錫劇皇后”姚澄的經典名作,在省錫已經傳承了五代人。在傳承復排和赴滬競演時,省錫不僅派出頂尖的創演陣容,還對劇目的舞&節奏、演出時長、舞美設計和人物刻畫等細節進行打磨提升,使之更為符合現代審美與時代精神。

  從優秀傳統舞&藝術中汲取有機營養,江蘇戲劇的精氣神得以代代相傳。季春艷説:“戲曲需要守正創新。舊中見新、心中有根。創新,離不開對傳統的繼承。我在塑造這個角色時,在繼承前輩老師們藝術精髓的基礎上,更注重對人物內心的開掘和情緒的把握,並認真學習借鑒崑曲小花旦、京劇荀派花旦的表演藝術。”

  高飛是省演藝集團京劇院優秀青衣演員,她師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花獎得主黃孝慈,此次便是憑藉着傳承恩師代表作《駱駝祥子》中的“虎妞”一角榮獲主角提名獎。京劇《駱駝祥子》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江蘇省京劇院創作的精品劇目,被譽為“現代戲創作的里程碑”,高飛恩師黃孝慈塑造的“虎妞”形象十分豐滿、有個性。

  20多年前,高飛戲校剛剛畢業的時候,就跟着恩師黃孝慈進組學習京劇《駱駝祥子》,親眼見證了黃老師是如何把“虎妞”這個角色立在舞&上的。“這部經典劇目已深深刻在我的骨子裏。”高飛激動地説,24年後,再次搬上舞&的京劇《駱駝祥子》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出戲。“我踏着已故恩師黃孝慈曾經的步伐,再次飾演了‘虎妞’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雖然我離師父還有差距,但我會一直記住師父的那句話:戲比天大!”

  “玉蘭”花開,實至名歸。兩部劇目亮眼的舞&呈現也展現出了江蘇省演藝集團近年來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藝術創作“三並舉”中所取得的優異成績。

  江蘇省戲劇家協會相關負責人&&,江蘇戲劇界薪火傳承、青藍相繼,促進戲劇藝術繁榮發展,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戲劇演員們的努力與成長、傳承與創新。除了白玉蘭戲劇獎,江蘇在連續數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中也收穫纍纍碩果。2017年,第28屆梅花獎採用全新評獎規則,名額由30名壓縮到15名,競爭愈加激烈,但此後每屆都有江蘇優秀青年演員摘得“梅花”歸,龔莉莉、單雯、李曉旭、施夏明等獲獎年齡均在40歲以下。這是江蘇戲劇人才不斷涌現的最好證明。

  浸潤滋養,最美綻放

  一部好戲,能為演員提供廣闊的表演空間。好戲與優秀演員相遇,如同火花碰撞,相互映襯、相互成就,是藝術創作中的動人景象。

  懷歷史,重現實。縱觀當前江蘇戲劇舞&,一位位演員大放光彩,一部部佳作光彩照人,這源於背後深厚文脈根基的滋養,也因為江蘇文藝不斷地創新創造。

  南京市話劇團優秀青年演員楊彥攜大型原創話劇《刻經》赴滬競演,以其對人物的深刻刻畫和對舞&的精準駕馭征服評委,獲得主角獎。《刻經》講述了楊仁山作為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國人之一,如何窮盡一生創辦“金陵刻經處”的故事。該劇演出時長2小時10分鐘,2.6萬字的劇本,楊彥的角色有約1.6萬字的&詞量,全程沒有間歇。“就像劇中的楊仁山居士一樣,傾其所有,傾盡所能。作為演員,我從表演中深受感悟,將繼續帶着飽滿的熱情和信念扎根在戲劇舞&,堅守文藝初心,擇一事,事一生。”楊彥説。

  楊彥的精彩表演也給白玉蘭戲劇獎終評評委、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蔡金萍留下深刻印象,“這部劇如此大體量的&詞,演員在&上能把表演的節奏、人物的起伏非常準確地把握住,很見功底。”

  “很幸運生長在南京這樣的文學之都,豐厚的歷史文脈孕育了一代代戲曲演員。”李曉旭是南京市越劇團優秀畢派小生,曾憑藉詩韻越劇《鳳凰&》奪得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此次再度憑藉該劇榮獲“白玉蘭”主角獎,可謂實至名歸。從青年到老年,李曉旭在越劇舞&演活了“詩仙”李白的放浪不羈、縱情山水,也為越劇畢派創造了全新的演劇風格。“對演員而言,舞&呈現沒有完美一説,但我們盡力在朝這個方向奔跑,當大幕開啟,就要全力以赴。”她説。

  深挖地方傳統文化,繼越劇《烏衣巷》《鳳凰&》之後,南京市越劇團傾力打造全新越劇《織造府》,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中。

  李曉旭説:“我們特別要感恩這片土壤給我們提供的文化資源,還誕生了這麼多歷史上的人物,使我們有機會可以觸碰到他們,讓他們陪伴着我們一步步往前走。”

  培植沃土,未來可期

  對江蘇省在本屆白玉蘭戲劇獎上所創佳績,蔡金萍&&由衷祝賀:“江蘇這次有五人獲獎,不同年齡、不同劇種、不同行當、不同題材,可以看出大家的基本功都非常紮實。五位演員在駕馭舞&、塑造人物方面有着鮮明的個性特點,水平在線,可圈可點。由此可以看出,江蘇省近年來在文化體制建設、劇目創作、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

  深耕沃土,才能培植參天大樹。當前,江蘇正在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追求的不僅僅是纍纍碩果,更關鍵的是打造出精品、出人才、出影響的文藝生態體系。

  始終把繁榮文藝事業、培養文藝人才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江蘇通過頂層設計、高位指導,努力建成一支以紫金文化名家為引領、紫金文化英才為中堅、紫金文化優青為支撐的高質量、專業化的人才隊伍。

  省劇協相關負責人&&,近年來我省實施紫金文藝英才培育、優青儲備行動,通過開展集中培訓、集體采風、作品研討、展演展覽等活動,不斷壯大戲劇人才的骨幹隊伍。已經實施兩期的江蘇文藝“名師帶徒”計劃,夯實了根基、儲備了青苗,讓江蘇戲劇人才嶄露頭角的勢頭更加強勁。

  此外,連續五年舉辦的江蘇省戲劇主創人員培訓班,先後惠及全省各地150多名戲劇創作骨幹,讓大家更加明確方向、堅定目標,提高全省戲劇創作工作者的全面素質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每兩年一屆的江蘇省文藝大獎·戲劇獎,將傳統戲作為青年演員參賽的必備劇目,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了江蘇戲劇新生代力量的涌現。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優秀丑角演員徐棟寅就是從江蘇省文藝大獎·戲劇獎中脫穎而出的年輕演員。此次獲得“白玉蘭”主角提名獎,徐棟寅&&,“能獲得主角提名獎,是我在昆劇藝術道路上的新起點,我將繼續努力,樹立新目標,用畢生精力去繼承弘揚這份昆醜的詼諧雅致之美。”

  專家評委們對於江蘇演員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紛紛&&,有這樣的人才儲備,江蘇戲劇舞&的未來可期、春山在望。

  江蘇收穫五朵“白玉蘭”,涵蓋京劇、昆劇、越劇、錫劇、話劇等藝術門類,彰顯我省戲劇事業出人齣戲的良好勢頭。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柯軍&&,“我們將不斷創新完善戲劇人才的培養、成長機制,為江蘇戲劇人才的成長搭建更廣闊的舞&,推動戲劇人將更多優秀的戲劇精品奉獻給人民,與群眾共享江蘇戲劇事業發展的優秀成果。”(顧星欣 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