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陰提前10個月超額完成利用外資全年目標任務——

  持續“加倉”,“強磁場”吸引外資集群成鏈

  在江陰徐霞客鎮的阿法拉伐江陰産業園內,一邊,去年剛剛投産的新一代大型板片生産線不停運轉,另一邊,今年新上馬的釬焊板式熱交換器三期項目即將竣工。記者從該鎮副鎮長張濤口中獲悉,自2021年PHE新廠房項目成功落地後,企業幾乎每年在江陰都有新動作,2022年墊片式板式換熱器生産工廠二期投用,2023年超大壓機正式投産、釬焊板式熱交換器二期項目竣工……

  從投資一家工廠到形成一個産業園,阿法拉伐是江陰外商投資持續“加倉”的一個縮影。江陰市商務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江陰實際使用外資11.2億美元,提前10個月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總量再創歷史新高,巴拉德、聯合利華等一批外資項目相繼簽約。江陰外資“成績單”緣何亮眼?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外資持續增資擴股、集群成鏈的秘訣。

  “阿法拉伐成立時租用的是集體土地及國有土地,由於非工業集中區、土地廠房權屬不統一等原因,發展空間受限。”2020年,徐霞客鎮成立項目專班服務聯絡重點企業,張濤成為阿法拉伐項目的牽頭人。了解到企業需求後,他聯合多部門創造性地採取由霞印貿易公司墊資,企業自主設計、自主建設的方式建造擴能項目的模式,並向上級紀委部門做改革風險備案,成功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痛點。

  幹部的“敢為”激活了外資企業“敢投”“敢幹”的動能。阿法拉伐多項擴能項目得以高效推進,8000平方米的PHE新廠房於2021年4月開工建設、次年8月竣工投用,建成後PHE板式換熱器年生産能力增加了50%。此後,徐霞客鎮又通過集體入市方式將企業原租賃的土地及周邊集體土地出讓給阿法拉伐,同時新徵及租用部分鎮集體土地,最終形成佔地面積170畝的阿法拉伐江陰産業園。

  “江陰已成為集團在亞太地區一流的生産基地,如果生産情況達到預期,計劃將業內最大尺寸的螺旋板換熱器也放到江陰生産。”阿法拉伐海洋事業部運營總裁兼中國區營運總裁馬蒂亞斯·安德森對在澄發展有更大期待。他介紹,公司已分兩期進行利潤轉增資,第一期3000萬美元增資於2023年3月實繳到位,第二期1000萬美元增資於上月實繳到位,註冊資本由原2350萬美元增至6350萬美元。

  與阿法拉伐相似,引進一個項目、聚集一片園區、催生一個産業的“鏈式效應”在江陰外資領域日益顯現:貝卡爾特、三井物産彈簧制線、新日鐵纜索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實現從金屬線材到光通信領域的産業跨越;盛合晶微、星科金朋、瀚宇博德、信邦電子生根江陰,形成集成電路産業集群。放眼全域,近10年間,已有約千家外資企業選擇投資江陰。

  據悉,江陰還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招商護商工作領導小組。在招商護商的服務理念下,貝卡爾特集團已在江陰累計投資近10億歐元。這背後,江陰的相關部門不僅指導企業構建商業秘密保護體系,而且幫助企業順利維權,挽回近600萬元的經濟損失。在貝卡爾特所在的江陰高新區,園區一季度到賬外資3.7億美元,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唐蕓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