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條風光走廊”+“一組超級充電寶”——

  新型儲能讓如東“風光”無限好

  日常生活中,手機充電寶能治愈大家的“續航焦慮症”,在如東,卻有這樣一座“超級充電寶”,它在用電低谷時將電力儲存起來,等到用電高峰時再釋放,通過“削峰填谷”來解決電網峰時“電量焦慮”問題。

  這座“超級充電寶”便是已建成投運的三峽扶海儲能電站,像這樣的大型電網“充電寶”,如東還有兩座在建。近年來,如東積極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係統,將新型儲能作為新型能源體係建設的一環,通過打通轉換節點,配套建設外送通道,給出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落地方案。“一條風光走廊”+“一組超級充電寶”鏈成的新模式,成為如東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范城的重要錨點。

  新技術破解“穩電”難題

  進入4月,氣溫回升明顯。眼下正是電力行業“春檢”的關鍵時期,作為直接受省電網調度的電力係統“充電寶”,坐落于洋口鎮的三峽扶海儲能電站也在加緊開展設備檢維修工作。“去冬今春,我們受省電網調度參與迎峰度冬,下階段的重點是為迎峰度夏做好準備。”江蘇豐儲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運維管理部主任任峰介紹。

  電,往往在缺的時候最能刷存在感。夏冬兩季,由于酷暑極寒,人們對電的需求會在某些時段激增。“一定時段內,電量供應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補充能源,當用電需求大于供給時,就會缺電。”如東縣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分中心黨支部書記韓舒説。

  沒有抽水蓄能條件的地區,如何破解“穩電”難題?新型儲能技術應運而生。“我們在用電低峰時從電網‘下載’電能,給儲能電池充電,等到用電高峰時,再向電網放電,保障電力可靠供應,單次充放最多可向電網輸送40萬度電。”任峰介紹,扶海儲能電站裝機容量為200兆瓦/400兆瓦時,配套建設的80套儲能單元在電網需要時可以做到“毫秒級”響應,為區域內電網平穩運作提供支援。

  自2022年開始布局儲能産業以來,如東先後引進天楹重力儲能、豐儲共用儲能以及中廣核儲能3個項目。目前,豐儲已全面投運,重儲、中廣核儲能年內將並網投用。今年,如東累計約有50萬千瓦新型儲能並入國家電網。以三大儲能項目的極限能力計算,每天可向電網放送約260萬度電,大約可滿足130萬居民一天的用電需求。

  “一上一下”發電10萬度

  四月,滿目新綠,芳菲正濃。漫步如東沿海,一條綿延數十公里的“風光走廊”是這個季節最靚麗的風景之一。

  如東的新能源産業起步于2002年,是國內風電領域最早“吃螃蟹”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如東已建成亞洲最大的縣域海上風電場,風電總裝機規模超562萬千瓦,佔江蘇近1/4,光伏裝機規模達120萬千瓦,年度綠電上網電量可超130億千瓦時,已完全實現綠電“凈輸出”。

  “風光”無限好,卻也並不完美。與生俱來的“看天吃飯”屬性,讓風電、光伏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徵,光照足、風大,發電量就大,碰上陰雨、無風天氣,發電量就小,甚至發不了電。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新能源+“超級充電寶”的風光配儲方案被提出。

  11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洋口鎮的中國天楹100MWh重力儲能項目現場,只見一棟35層、148米高的建築巍然聳立。該項目建設規模為100MWh,發電功率為25MW,採用全球領先的重力儲能技術,主要原理是利用新能源産生的富余電能提升重力塊進行“充電”,等到用電高峰時,再下放重力塊,用重力做功“放電”。一上一下,單次充放能發10萬度電。

  “我縣在儲能領域的探索與布局,是新能源産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必然要求。”如東縣發改委總工程師周華説,如東新能源裝機規模已超682萬千瓦,風光大發期大量上網,電網承壓,安全性、穩定性問題日益突出,大力發展儲能産業,既能平滑不穩定的光伏發電和風電,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也能為電力係統運作提供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提高電力係統的靈活性。

  補強電網完善産業鏈

  從“風光”大縣到能源大縣,新能源産業要産出實實在在的效益,硬體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來,為補強電網,如東大手筆投入新型電力係統建設,截至目前,如東地區已建成500千伏線路103.4公里、220千伏線路665公里、110千伏線路762公里,其中65%以上服務風電消納。

  “電網網架結構不斷完善,為風光儲能産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韓舒介紹,已投運的三峽扶海儲能電站就近接入雙南變電站,實現上網。今年下半年,中廣核儲能項目將通過環鎮變電站並入電網。值得一提的是,如東供電公司還在建設基于綠電溯源技術的“綠色智聯”管服平臺,該平臺可匯集地區負荷曲線、新能源機組出力、用戶碳排放等數據,對風光發電功率進行預測,並結合負荷情況,利用儲能進行調控,為調度提供更合理的調控策略建議。

  新型儲能的技術路徑和實現手段還在陸續探索中。針對新型儲能産業發展,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提升電力係統穩定調節能力,強化促進新型儲能並網和調度運作的政策措施。相關政策持續加碼,為新型儲能産業發展注入強勁“東風”。

  “‘新型儲能’要想掀起行業變革,産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缺一不可。如東現有的産業基礎與日趨完善的産業鏈優勢,吸引了鏈上企業加速集聚。”周華介紹。目前,總投資45億元的江蘇昆宇電化學儲能項目已奠基,建成後可年産全自動電化學儲能電池12GWh,預計實現應稅銷售60億元;總投資55億元的巨臣儲能電芯及組件項目計劃6月份開工,建成後可年産20GWh儲能電芯及係統整合,預計實現應稅銷售100億元。(徐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