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憑經驗”到“看數據”,海安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智慧科技繪就現代春耕圖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當前,海安市春耕春管正從南向北全面鋪開。奔赴海安春耕一線,看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融合為農業生産帶來的新動能,一幅大氣磅薄的春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以科技創新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是農業高品質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這幾天正是小麥田間管理的關鍵時刻,在海安開發區品建村的南通季和智慧農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顛覆人們傳統印象的是,總經理劉林並沒有挽著褲腿,手提農具,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西裝革履出現在田邊,通過手機上的數字農場小程式實時了解田間長勢情況。劉林説:“通過紅外光譜,我們在小程式上就可以看到每塊田的長勢,對長勢不好的田塊及時採取措施促進生長。”

  從“憑經驗”到“看數據”,從“汗水農業”到“智慧農業”,以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為賦能農業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動力源泉。利用無人農機、高效植保機和數字農場監測功能,可以為整個農場提供全過程、全周期的智慧服務。而劉林只要點一點手機上的功能按鈕,就可以輕松搞定。“數字農場小程式平臺讓我們能隨時監控田塊間的溫度、濕度和液位情況,讓種地變得更加輕松、高效。”劉林表示。

  農業新質生産力在蔬菜水果花卉的種植中也得到應用。在海安雅周現代農業園的名為江蘇農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溫室大棚內,滴灌、噴灌及霧化栽培的蔬菜、水果綠意盎然,煥發勃勃生機。一個個數字化智能應用監測設備24小時監測生長情況,兢兢業業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工作人員正通過手機App,實時掌握植物生長情況,從而精準供肥、精準供水。大棚內還安裝了數據採集設備,實時採集溫室大棚裏面的土壤、空氣以及環境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各種參數,實時監控,實現植物生長環境精準掌控。“通過調控,我們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節約了水肥,提高了農産品的品質。”江蘇農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徐野屏介紹。

  除了新技術,新裝備以及科技人才這些隱形的農業新質生産力也在春耕生産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兩天,位于李堡鎮楊莊村的蔬菜育苗中心正在建設,預計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投産後將輻射整個東部區域的角斜鎮、李堡鎮以及大公鎮3.5萬畝蔬菜種植戶,能一次性提供140萬株各類蔬菜全天候育苗服務,對蔬菜種植戶搶佔市場,提高産值,發揮重要保障作用。

  “由于它的育苗是通過電腦溫控,苗的品質將比較一致,移栽成活率要高于普通農戶在家裏用小棚育的苗,減輕蔬菜種植戶育苗技術的短缺及用地短缺的矛盾,推動我們東部區域蔬菜産業持續發展,示范帶動東部區域蔬菜産業品質提升。”海安東部區域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張和蘭介紹。

  其實,張和蘭及東部區域農業服務中心為蔬菜種植戶考慮的不僅是育苗問題,也在扶持蔬菜全周期生長、形成産業鏈上積極努力,尋求更多的突破。

  在大公鎮淩東村的紅梅家庭農場,農場主徐軍正在組織農民移栽甘藍。這幾年,在張和蘭等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他們引進了包括極早、綠寶石等甘藍新品種,並與揚州大學合作,實現了甘藍産業的健康發展。去年,徐軍的甘藍種植面積達到150畝,優質的品種加綠色高效種植,讓他的甘藍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徐軍也獲得豐厚的收益。

  “在她的全程指導下,我們的蔬菜品質得到大幅提升,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從畝産價格上來説,也比普通老百姓種植的高出1毛錢每斤,實現每畝增收600元。”徐軍表示。(張海倫 周存軍 徐蓓)